在线征稿 火热进行中,欢迎投稿! 查看全部
更多赛事、杂志在线征稿,点击这里查看 !
诗坛讯息
中华诗词学会
“言恭达助学行动”首届全国诗书画展在北京开幕‍
4月26日上午,“言恭达助学行动”首届全国诗书画展在北京琉璃厂一得阁众艺生辉美术馆开幕。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民政部原部长黄树贤,新华社原副社长刘正荣,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杨承志,“言恭达助学行动”发起人、教授言恭达,中华诗词学会秘书长杭中华,全国教育书画协会顾问王曙章,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副主任苏鄂,中华诗词学会诗教部副主任、策展人李建春,《中华诗词》杂志副主编潘泓,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理论部主任冯宝麟,中华诗词学会书画界工委副主任崔伟,中华诗词学会书画界工委副主任、众艺生辉美术馆馆长曹玉文等嘉宾,来自黑龙江、上海、河北、陕西等地获“言恭达助学行动”首届全国诗书画展展览奖的部分代表,以及部分大中学校的师生近百余人参加。 周文彰会长致辞 周文彰会长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从三个维度,谈了此次活动的意义。一是“言恭达助学行动”有助于推动诗书画融合。言恭达先生作为书法界与文化领域的大家,以深厚的学术造诣执教多所高校,推动诗书画融合。多年来,诗、书、画三者的分离非常普遍:诗人能写书法者很少,书家能写诗词的不多,画家作品上题画诗难得见到,题款字也力不从心。比如,庆祝建党的生日的书法展上,书写自作诗词者凤毛麟角,多为唐诗宋词的誊抄;新时代主题画展中,题画诗多引古人之句,鲜见原创佳作;诗词界能用书法呈现自创诗词者,更是屈指可数。言恭达先生发起“言恭达助学行动”,为诗书画融合尽自己的力量,这份担当令人钦佩。二是“言恭达助学行动”融美育实践与文化传承于一体。教育部推行的“美育浸润行动”,为文化传承注入全新活力。而“言恭达助学行动”首届全国诗书画作品展览,正是对这一行动的积极响应与生动实践。学校作为文化传承的前沿阵地与人才培养的摇篮,在美育教育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将诗书画经典融入师生学习生活,恰似在心灵沃土播撒美的种子,唤醒他们对艺术的感知与追求。当学生参与诗书画融合创作时,不仅能构建多元审美心理结构,实现精神世界的全面发展,更能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树立正确价值观,厚植文化自信,为未来成长筑牢根基。三是“言恭达助学行动”集中于学校师生眼光深远。从个人发展层面看,诗书画融合对提升综合国学与艺术修养意义深远。诗,以凝练文字道尽人间百态;书,承载千年文脉,彰显汉字神韵;画,用笔墨勾勒天地风华。三者交融,相得益彰。于诗意中涵养品德,在书法里感悟文化深邃,于绘画中营造意境之美。这种融合不仅丰富艺术表达,更能在潜移默化中培育既有深厚文化底蕴,又具卓越艺术才华的新时代人才。 言恭达教授致辞 黄树贤部长宣布展览开幕 “言恭达助学行动”发起人言恭达教授致辞。民政部原部长黄树贤宣布展览开幕。与会人员认真细致地参观了展览,大家纷纷表示,这是一次高水准的展览活动,受益良多,浸润了心灵,开阔了眼界。 曹玉文馆长主持 曹玉文馆长主持开幕式。仪式开始前,由“言恭达助学行动”首届全国诗书画展览策展人李建春、获奖代表老师王文涛,分别围绕“以美育传承三美合璧、从教育践行文化担当”,采取互动式方法,结合展厅作品,讲述了言恭达先生倡导美育从校院开始的当代意义以及“诗书画三美合璧”的方法、技巧和途径,教学相长,气氛亲和而热烈。 杭中华秘书长介绍参展作品 李建春老师给学生讲解诗书画融合 王文涛老师给学生讲解书画技巧 与会嘉宾听获奖感言 嘉宾为获奖作者颁奖 嘉宾观看展览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获奖作者浏览画册 “言恭达助学行动”首届全国诗书画展,是由言恭达先生倡导,中华诗词学会主办,旨在响应教育部推行的美育浸润行动的一项实践活动。自2024年8月1日启动,共征集在校大中学师生1500余幅“诗书”“诗画”和“诗书画”作品。经评委会多轮评审,14名“杰出艺术人才”、63名“优秀艺术人才”等脱颖而出。入展的师生作品将诗韵、书风、画境巧妙融合,实现了“我诗我书”“我画题诗”的目的,升华了传统美学的理念,为传承弘扬中华传统诗书画融合开辟了新的路径。 (李建春 袁力 报道)
各地诗词组织
诗词速递
赛事纵横
赛事纵横
更多
  • 征稿
    “千载大运 一河风雅”——无锡唐诗文化活动诗词大赛征稿启事
  • 征稿
    第二届“放翁杯”全国诗词大赛征稿启事
  • 征稿
    第二届“放翁杯”全国诗词大赛征稿启事
  • 征稿
    首届“恭达诗书画助学行动”征稿启事‍
  • 征稿
    劲牌杯“草本科技 健康生活”诗歌征集大赛征稿启事
  • 征稿
    首届杏花村诗词大赛征稿启事
  • 征稿
    第七届寰球华人“中国梦·深圳杯”诗词楹联大赛征稿启事
  • 征稿
    ​海外诗友同贺新春诗词征稿启事
诗乡诗教
诗乡诗教
网站互联
更多
在线人数:1150今日访客数: 4309今日页面浏览量: 6697总页面浏览量: 131800224

办公室:(010)66110906会员部:(010)66110720  (010)66110906理论评论部:(010)64029139诗教部:(010)66519540培训部:(010)66156739网络信息部:(010)66079545账务室:(010)66081124

学会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八条52号三楼中华诗词学会 邮编:100007 京ICP备1904443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37号

《中华诗词》杂志社:办公室、发行部:64068289编辑部:64068468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八条52号二楼《中华诗词》杂志社;邮编:100007投稿电子邮箱:zhscbjb@163.com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