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评论
林峰:流动的经典——《人间要好诗》读后记

发布时间: 来源: 阅读:
分享到

“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一诗中的名句,意为李杜二人之横空出世,是因为人间需要好诗,白乐天更是用“天意”一词来赞美李杜之旷世才华。近日,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原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著名学者诗人周文彰先生主编的古今诗词选本就以《人间要好诗》为名,此举大有思接千载之意味。

本书以“励志”为主线,精心编选了从2500年前的《诗经》到现当代诗人的佳作名篇,按“家国情怀”“壮志凌云”“诚心正义”“明理修身”“安闲自得”“好学不倦”“拼搏进取”“以身报国”等八个专题编排,由中央党校出版集团·大有书局出版。为了确保诗选的权威性,本书以星汉、周啸天、钟振振等三位专家为总审稿,他们都是国内享有盛誉的著名诗人、诗词理论家、诗词教育家,并且都是中华诗词学会顾问。

周文彰先生自主持中华诗词学会以来,就把诗词精品工程列为《“十四五”时期中华诗词发展规划》九大工程之首,大力弘扬古代经典诗词的学习和传承,积极推动当代精品诗词的创作、筛选、推荐和传播。正是基于诗词发展规划和社会文化需求,周文彰先生提出2024年和2025年为“中华诗词精品年”。《人间要好诗》的选编出版恰好呼应了“中华诗词精品年”的创新性理念,在学习传统中继承经典、研究经典;普及经典、推广经典。

《人间要好诗》的问世,给了我们与以往不一样的诗词视野,也给了我们更多的赏读启示和拓展领域。


一、好诗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民族,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重要支柱和心灵自觉。爱国主义精神也一直作为传统诗词的重要内容萦绕在诗人词家的笔尖心上,成为神州大地上传唱不衰的经典艺术。一首好诗能够表达诗人本身或诗中人物对国家的深沉情感和对民族的无私大爱。

早在《诗经》和《楚辞》里就有描写爱国将士奋不顾身,英勇杀敌的战争场景,例如:“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诗经·秦风·无衣》),“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九歌·国殇》)等作品都是这种义薄云天的壮丽史诗。再如“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杨继盛《就义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等作品都谱写了一首首勇毅之士慷慨赴死,舍生取义的冲天浩歌。

爱国主义精神同样也集中体现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众多诗词当中,我们从《人间要好诗》中可以读到:“愿与人民同患难,誓拼热血固神州”(朱德《和董必武同志七绝五首》),“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陈毅《梅岭三章》),“满天风雨满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杨超《就义诗》)等作品无不表现出革命先辈们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前赴后继、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由此,我们鲜明地看到爱国主义诗词渗透着神州中国三千年的诗歌史和文明史,浸润着中华民族的血液、情感、命运,连接着华夏儿女的过去、现在、未来。爱国主义诗词始终和我们的脉搏一起跳动,和我们的使命一起前行。在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一直绽放出陶冶精操、净化心灵、塑造品格的永恒光芒。


二、好诗是新时代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好诗里屹立着中华民族的脊梁,好诗里延续着中华文化的根脉,好诗里流淌着中华民族的基因。每读好诗,它都能让我们感受到不一样的精神洗礼和心灵温润。

这样的作品,在《人间要好诗》一书中俯拾皆是。“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令狐楚《少年行四首》),少年战士,西出咸阳;英姿勃发,豪情万丈,这里有沙场征伐的威猛,这里有保家卫国的壮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游子吟》),这是传颂千载的母爱,也是人世间最美的母亲,寸草寸晖,恩重如山。“怅寥阔,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这是一代伟人百年前的惊世一问,也是他向旧中国、旧世界发出的宣战檄文,真如利剑出鞘,精芒四射。“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瞿秋白《江南第一燕》),它展示了一位年轻的革命家改造世界,敢为人先的勇毅和决然。

好诗早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信仰底座。好诗不仅是一种文学艺术表达,最重要的是它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气息、人文价值和民族特征,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教化功能,将传统文化以古为今用的形式,薪火相传,世代延袭,不仅增进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喜爱,而且增强了国民的文化自信,提升了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三、好诗是新时代催人奋进的嘹亮号角

好诗每每蕴含着深刻的思想火花,它可以启发国人挖掘生活、社会乃至更广泛的存在意义,从而激励国人追求卓越、突破自我。好诗中典型人物的经历、生活、悲喜、经验、意志等,都可以成为国人学习效仿的榜样,鼓励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断进步并迎接挑战。

《人间要好诗》中就有这样的内容。“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戏为六绝句》),诗圣老杜首开以诗论诗之先河,倡导别裁伪体,转益多师。“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此诗将劝学之意写入诗中却不着痕迹,可谓化说教于无形,融真理于自然。“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词人以闺阁之身作大丈夫语,何等意气风发,顶天立地。清末大儒沈增植曾评曰:“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信然!“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诗人以石灰自喻,不惧安危生死,尽显其忠贞报国之勇健气慨与凛然大节。

好诗就是这样的刚正不阿,一骑绝尘;好诗就是这样的饱满热烈,执着昂扬。好诗可以激发大众力量,催人向上;好诗可以煅造国人风骨,鼓我斗志。千年经典通过典雅的表现形式和深邃的内在意蕴,可以直抵人们的心灵深处,甚至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在面对生活困境或人生转折时,诗词能够固化为一种精神支柱,帮助我们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吹响冲锋的号角。


四、好诗是新时代喜闻乐见的艺术瑰宝

好诗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年而不衰,主要在于它的公共特性和它所展示的生命关切与人文关怀。传统诗词的清雅和精致,高度凝练和独特韵律也让国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所以,诗词具备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意识,给人们带来赏心悦目的身心快感,使国人无法拒绝诗词的美好。

例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自然闲雅,又淡定从容,看水涨潮落,观云去雾来,这份率性的随遇而安是不可奢求的生命机缘。“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江雨淅沥,楚山孤峙,景象迷濛而五内澄澈,此时诗人之心境便如玉壶冰心,一片空明,洁净无比。“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戚继光《望阙台》),沧海孤臣,精忠一片,清霜热血,红叶千山。戚将军抗倭十年,肃靖边氛,其艰苦卓绝之生死经历足堪永垂史册。“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轼《水调歌头·快哉亭作》),浩然精气与快哉清风于今宵不期而遇,如此风云际会断不可少却苏东坡这种清狂豪放之士,故句中可以至阳至刚,气冲斗牛;亦可一肚子不合时宜,奔放自如。

好诗,可以明人眼目,动人心旌;可以启人识见,怡人神智。《人间要好诗》的编选主旨所系,自然远不止我上述提到的几点。它的编选初衷就是要在快节奏的当下生活中,用传统诗词的经典性表达,向广大国人展示传统之美,从而把这种美的体验转化为灵感和创造,砥砺自我,奋勇拼搏,不忘初心。在千万美篇佳作之间,你都可以找到自己钟爱的诗句,那些如梦似幻、精彩纷呈的语言,会让每一位读者心生好感,一见如故。所以,读诗是一种难以言喻的享受,它需要我们去亲近、去触摸、去爱惜。同时,诗词也能为国人的日常生活增添色彩和情趣,提高自我生活的艺术品味,诗词理应成为华夏儿女共同的良师益友。


转自《中华辞赋》公众号

在线人数:1006今日访客数: 1396今日页面浏览量: 2274总页面浏览量: 131795794

办公室:(010)66110906会员部:(010)66110720  (010)66110906理论评论部:(010)64029139诗教部:(010)66519540培训部:(010)66156739网络信息部:(010)66079545账务室:(010)66081124

学会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八条52号三楼中华诗词学会 邮编:100007 京ICP备1904443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37号

《中华诗词》杂志社:办公室、发行部:64068289编辑部:64068468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八条52号二楼《中华诗词》杂志社;邮编:100007投稿电子邮箱:zhscbjb@163.com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