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社会诗人”胡少杰诗词人生及其价值
(2025年4月25日)
周文彰
各位领导、各位学者、各位诗友:
我们今天谈论的胡少杰,是一位重度脑瘫病人,同时又是一位诗人。如果仅仅是重残人或仅仅是诗人,我们都不会专门组织座谈会。我们所以座谈他的人生,就在于他既是重残人又是诗人。重度脑瘫病人使他的诗词变成神奇,他的诗词使他这位重度脑瘫病人成为不朽。
1998年,胡少杰早产,因大脑缺氧导致重度脑瘫,全身只有一条腿勉强能动,不能站立,不能出门,更不能上学。但他指着墙上的各种印刷品向爷爷学认字,通过看电视、看百家讲坛,喜欢上了历史,迷上了传统诗词。2018年,在微友介绍下进入网校,学习唐诗宋词,学习诗词格律,用右脚大脚趾敲击手机屏幕学写诗词,到2024年8月去世,共留下诗词640多首,被第一个报道胡少杰的新华社记者孙正好称为“窑洞里的诗魔”。离世后胡少杰捐出重要脏器和眼膜,成就了他人,为自己人生划上了一个光彩耀眼的句号,也使他的生命以一种别样的方式传承,与他的诗词和精神一起,留存于世!
少杰的诗词,第一个读本是他与姜星雨合著的《最向东坡最好春》,第二个读本就是由姜星雨收集整理、中华诗词残疾人诗词工委编辑的全部诗集《孤梦心语》。这次座谈会共收到品读少杰诗词人生的文章50篇,与孙正好、郝颜丰等记者采写的主要新闻稿一起,编印成册,作为座谈会材料发给了大家,以便大家对少杰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刚才有9位同志发言,文章和发言从不同方面和角度品读了少杰的诗词人生。其中6位发言者和少杰生前有深度接触,讲了一些不为人知的细节、对他的关爱和帮助,发言中泣不成声,让全场不少人动容掉泪。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感受。
(一)
读了少杰的诗,我感到有这么几个很深的印象:
第一,少杰的诗就像是诗,就是说很有诗味。他写的第一首诗《寒夜》就是如此:“寒风吹寂夜,冷月照银松。陌上枯千树,苍枝傲酷冬。”而且,有时他一个晚上或一天,就能写出5首绝句。据统计,他共写了27种词牌,包括《沁园春》《满江红》《念奴娇》这样的长调,还写了难度较大的五律6首、七律14首。这对我来说是一个谜:一个重度脑瘫患者是怎么做到的?希望了解他的同仁、特别是教他写诗的同仁能够写出来告诉大家。
第二,少杰的诗都是写作冲动的产物,没有多少像我们这些作者的应酬诗。这使他的诗十分顺畅、自然。例如,《闲仙吟》:“不卖东西不种田,朝朝暮暮作闲仙。琴声伴梦心孤醉,写就诗文换酒钱。”听了发言我才明白,所谓“换酒钱”指的是不少人看了他的诗词公众号出于爱心给他打赏,使他经济有所好转。再如,《三首诗》其二:“心存执念堕凡尘,修道坐禅还恋春。若得扁舟江海死,此生无愧作诗人。”
第三,少杰的诗极具生活性和个性,因为他写的是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所闻所见所为,都是个人生活的反映,真可谓“源于生活”。在他的诗词里,出现频次最高是“孤独”“寂寞”“愁”“梦”“酒”“空”,连他的微信名也叫“孤·梦”。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病魔”将他囚禁在石窑洞里,经常独自一人,留给他的就是孤独和寂寞,因此他的诗非常真实。
第四,少杰的诗有“愁”但少有“怨”。例如,漫漫长夜,少杰感到孤独:“清宵看月几心凉,杂念难消到处伤。不见孤云天际过,残人梦短苦愁长。”(《冷夜》)。初春,阴云密布,草木枯黄,他躺在家里,自然感到孤独和寂寞:“怎奈常年床上卧,家中寂寞梦还长。”(《阴天》)。但他的“愁”容易消解。例如,看到清晨日出时,他写道:“暖日轻柔窗上洒,晨间早起眼光清。沉眠一夜愁云散,意净心平天自晴。”(《早晨》)他的不治之症让他接受了生命的现实,在“愁”的同时,也经常表达出平和。例如,他的《难得》有这样四句:“自古诗家爱说愁,苦吟长啸泪双流。叹声尘世真无趣,只恋清晨那碗粥。”何等平和!
第五,少杰的诗不缺豪情壮志。少杰的病带给他的“画地为牢”般的生活,使得他的诗的题材不能不受到局限,他的诗多写内心,多写与他相伴的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偶尔也有《天问一号》《退伍》这样的诗,但巍峨昆仑、广袤草原、大江大河、北国风光、热带风情、繁华都市,都无法进入他的诗词。但这些局限并不影响他写出不少有梦想、有志向、有豪气、有境界的诗。
关于心灵:“日月之华生美玉,宁为山石不为金。黄铜最易沾尘浊,残璧自然存洁心。”(《残玉》)
关于梦想:“夜赴长安酣饮醉,与君同酌共消愁。踏歌吟唱今宵乐,只恨虚空梦不留。”(《梦遇太白》)
关于命运:“远看山间凄冷色,荒塬尽眼残枝。东风不晓几时归。我心如草木,何必盼天慈。 世上凡人无不苦,雪霜风雨皆知。长空缺月几盈亏。红尘应值得,世事莫须悲。”(《临江仙·命运》)
关于豪气:“独卧深山如病虎,诗心一发梦飞扬。凡人莫看残身朽,我自逍遥醉且狂!”(《自题》)再看:“几碗清汤就菜根,一怀肝胆向昆仑。深林病虎藏精气,长啸大风驱鬼神。”(《醉赋壮诗以寄》)
关于志气:“苍天妒我贤,身残意更坚。挥除愁一片,奋发志三千。体被寒冰冻,心生梦火燃。无须孤独恨,诗酒趁华年。”(《残人》)
关于自信:“生来美玉裂纹瑕,未读诗书气也华。直饮三杯词一阕,大鹏之梦向天涯!”(《瑕玉》)
关于情怀:“哪般缘故谪凡尘,二十三年若有因。达则兴邦安社稷,贫应养性善平身。无疑陋巷无穷乐,最向东坡最好春。解得庄生迷蝶梦,谁能不作梦中人。”(《解梦》)“二十三年”是说他的年龄。
一部电动车,对普通人来说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但在少杰笔下:“野马初生试配鞍,一声狂啸北风残。荒原峻岭任驰骋,从此不言行路难。”(《试新座驾》)“骑牛君莫笑,一怒绝尘踪。可踏蓬州路,能驮五岳峰。”(《题玄牛》)少杰把他的电动车称为“玄牛”。
这就是我眼中少杰的诗。
长相思·蝴蝶飞
蝴蝶飞,蝴蝶飞。飞到梦中留恋谁。青丝染月辉。 风细微,雨细微。却把红英打作泥。何时再一回。
这是少杰留给我们、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首词,写于2024年6月13日。
(二)
座谈少杰的诗词人生,我想尝试概括诗词给少杰人生增添了哪些意义或价值。思考这一问题,对我们将有不少启发。
第一,诗词让少杰消除孤愁。
如前所述,“病魔”将少杰整天囚禁在石窑洞里,任由孤愁包围。因此,他写了许多抒写孤愁的诗词。然而,正是诗词成了陪伴他度过孤愁的最好朋友。在很多诗词里,他都表示诗词可以抒发孤愁。七律《送春吟》中有这么四句:“虽然病榻枯身卧,也有青春热血流。写就心诗吟且唱,今朝借此解忧愁。”少杰的体会是,孤愁只要写出来,就既不孤也不愁了:“诗词写满哀伤人不愁,未羡酒仙身醉梦幽幽。轻饮三杯只为祛邪病,虽残大志怀胸心自由。”(《曲式九绝·自解》)
许多诗词写自己的孤愁,少杰担心他人不解,于是以诗说明:“莫怪文章处处悲,心声梦语尔哪知。无求玉律千金赋,只写真情随意诗。”(《心诗》)
第二,诗词让少杰减轻病痛。
重度脑瘫带给少杰的不只是孤愁,更严重的是痛苦。痛苦到什么程度?抽搐与痉挛常年纠缠着他,最危险的时候无法呼吸。胸口像有人拿着大锤在狠狠地砸,每砸一锤,肺里的空气都会被挤出去,拼命想吸一口气,可脖子却被“死神”紧紧掐住,几分钟后,人会晕厥过去,最严重的一次,心脏停止跳动。自幼年起,少杰每隔几年就会脚踩生死边缘。少杰这样描绘过他的病痛:“常在病床无奈何,三魂七魄互干戈。面朝天帝长声笑,一半神仙一半魔。”(《一半》)
这种病体,谁的心态能好?所以,他希望做梦,因为“尘虑千千结,梦中才自由”。(《梦》)少杰,作为重度脑瘫人,悲观失望是正常的,也是常人所能够理解的,所以,我们很能读进他的很多自抒痛苦诗。但能够从痛苦中品味出甜,这是他的过人之处。他以《笑》为题而这样写道:“笑对人生千百苦,心平品出世中甜。冬寒夜黑终将去,四季来回感冷炎。”他说,身患残疾,已属命不可违,但一定会有阳光和温暖,他的《天命》这样写道:
镣铐于身禁锢长,天君定命怎能防。
心中梦火烧不灭,待等黎明暖日光。
笑对人间尘世苦,我生未必注悲凉。
车逢绝境无需绝,耐过前山路向阳。
对待生活的痛苦和生命的痛苦,少杰就是以平静的心去对待,随遇而安:“一叶孤舟漂苦海,经风受浪任流行。雾迷哪处回头岸,随遇而安天自晴。”(《随心》)。而且,对于病痛,他最终坦然面对:“依稀麻雀唱悠扬。病榻南窗劝夕阳。我在幽冥常作客,称兄道弟十阎王。”(《养病》,2023.03.26)”
2023年2-3月,少杰病重,差点西去,稍微好转,他就赋诗二首。其一:“牛头马面夜拘魂,就此阳间二六春。十殿阎罗共赔礼,册中疏漏错邀君。”其二:“阎帝眼花无可奇。唯恐春去误花期。如再翻错生死册,我谏天君扒尔皮。”(《重病渐好》,写于2023.3.18)面对死神,豁达、幽默、乐观,在和平年代,真是少见!
第三,诗词让少杰体验温暖和爱情。
少杰是孤独的、痛苦的,但他也不时感受到温暖。爷爷奶奶的疼爱、附近学校老师的关怀、当地残联送的轮椅、文友的支持和帮助,让他生活中也有乐。特别是学写诗词之后,诗词让他收获了一位名叫邓菲的姑娘的爱。他们之间的爱是超常的、甜蜜的、高尚的、悲凉的,令人感动和感慨不已。光少杰与邓菲之间的情诗就有52首。
少杰思念到不能入睡:“索瑟风残白月凉,孤钟滴答诉心伤。思卿不见难成梦,坐到中宵恨夜长。”(《冬夜难眠》)这一夜,他一连写了两首七绝,请看第二首:《夜相思》:“静夜痴心万念空,月明窗冷起寒风。难眠独坐相思忆,玉影常来幻梦中。”
鉴于重残身体,少杰断然“无情”拒绝邓菲“终成眷属”的想法,邓菲家人也采取“关锁”等措施不让邓菲去见少杰。然而,他们之间的爱,是相互倾爱,是纯真的爱,是骨子里的爱,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他们继续信来信往,诗来诗往。邓菲发来《春思》:“杏粉桃红柳叶柔,风轻日暖白云流。春光再好无心看,只为胡郎夜夜愁。”少杰发去《和春思》:“杏淡桃浓燕语柔,梨花带雨泪轻流。虽然远隔寒川外,若有真情不必愁。”
然而,正处于花季年龄的邓菲,痴情而纯洁、也是让常人不可思议的邓菲,居然先于少杰而去。2022年4月5日,少杰写了《清明》(四首),表达对邓菲的思念和怀念,首首感人肺腑。其四曰:“断肠人又看桃花,树下陶陶可是家?十里芳丛寻觅尽,暮然回首却无她。”
第四,诗词让少杰成为不朽。
“病魔”夺走了少杰年仅26岁的生命,但“诗魔”却让他的精神成为不朽。少杰的诗词让我们看到了他的顽强、他的追求、他的意志、他的心灵。
很长时间内,他因为自己重残而自愧。《如梦令·青春叹》曰:“春末一场寒雨,洗净残花落处。叹惜我芳华,逐梦何方是路。虚度,虚度。不奈身如朽树。”
虽然重残,但他要识字读诗。《自学》写道:“天赐残身何苦奈,无缘学校未成盲。逢文念字童时识,爱看诗文听汉唐。”
他找到了榜样,这就是霍金:“叹神才降世遭天妒,虽体禁身锢梦探穹。观黑洞星河鸣世界,感今生爱恨不为空。”(曲式八绝《忆霍金》)
于是,少杰的诗气贯长虹:“一杯干了黄河水,再把长江灌腹中。饮尽沧溟还未醉,星云浩汉入金盅!”(《酒话》)
于是,他说他要是早生一千多年,就没有李白、苏轼的事了:“未识唐诗三十首,虚词漫作百余篇。东坡太白心中幸,亏得早生千载前。”(《自嘲》)
最让人过目不忘、感人肺腑的,是他的七绝《过年》:“热热腾腾不觉香,清清冷冷最寻常。此时明月将休息,我作人间那道光。”是意境?是诺言?是人生观、价值观?都是!他这样写了,也用他创作的600多首诗词、用他捐赠脏器和眼膜的方式,践行了“我作人间那道光”。
“红尘散后留残墨,一页翻开一朵花”(《诗书》),这是生前少杰的心愿,也是他身后的事实!
第五,诗词让少杰实现感恩。
少杰《自述》写道:“差不多两岁时被确诊我是脑瘫,四岁时奶奶将我带回老家抚养,从此我再也没有离开过爷爷奶奶,没有离开过这孔背靠在黄土坡上的石窑。虽然我不是正常的孩子,可爷爷奶奶把所有的心血和爱都给了我。奶奶用一根背带把我绑在背上,串门儿时背着,去地里干农活儿时也背着。不时抽搐,奶奶每天都给我按摩和拉伸肌肉,我有时抽得很厉害,整夜不能睡觉,奶奶就不停歇地给我按摩,直到我睡着,奶奶才会睡一会儿。我说话很不清楚,许多音都发不出来,爷爷就很耐心地一遍又一遍教我怎么发音,教我认字,爷爷是我第一位老师,也是最好的一位老师。在我的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几乎没有参与,只有爷爷奶奶才是我最亲的人。”
让爷爷奶奶如此担惊受怕、含辛茹苦,少杰非常自责,《悲我生》写道:“雏鹰折翼朝天望,造化何缘造败身。悔降凡尘今几恨?终身愧对白头人。”
少杰深夜难眠,想到爷爷奶奶的关爱写道:“恩深似海无能报,只恨残身贱命轻。”(《醉无眠》)每每想到这些,少杰就恨自己虽然心怀感恩之心却无力报答。《心泪》写道:“天生残贱命,二老养卑人。奶奶慈怀抱,爷爷爱在身。尘间同事少,世上此情珍。似海恩难报,愁心怨佛神。”
然而,少杰自己不曾意识到,他身残志坚,创作出640多首诗词,成为榆林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出版《最向东坡最好春》,这些就是对爷爷奶奶最好的报答!2023年9月少杰荣获第十届“榆阳好人—自强励志青年”荣誉称号,2024年11月荣获榆林市委文明办颁发的“榆见美好,凡人善举”先进个人,2024年12月荣获榆林市榆阳区“道德模范”荣誉称号,2025年2月中华诗词学会授予胡少杰“感动社会诗人”称号,这些就是对爷爷奶奶最好的回报!2025年4月,从北京、上海、杭州到陕西的各界人士在榆林召开“胡少杰诗词人生座谈会”,写诗赞美少杰,写研究少杰论文,这就是对爷爷奶奶最好的感恩!
(三)
少杰之所以成为“感动社会诗人”,原因很多。第一,他出生在陕北这样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他的爷爷就是一位军人,因此,他的成长得到了很多关怀和帮助,感受到了各方面的温暖,例如榆林市各级宣传文化部门、残联、红十字会、镇村等。第二,伟大时代的科技成果使他能用上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如果没有这些,少杰只能是整天躺着的少杰,还得益于手把手教他写诗词的郭宝玉等老师。第四,是孙正好记者第一个把少杰报道出来,让他的事迹走向公众、走向社会,还有榆林市媒体中心郝颜丰等记者的跟踪报道。第四是中华诗词学会残疾人诗词工作委员会和静茹秘书长的有效工作,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诗词学会的关怀和帮助,姜星雨的无私合作与帮助等等。我因了解的情况有限,挂一漏万。刚才榆林市诗词学会会长段云飞的发言才让我知道,学会十多次邀请少杰参加采风和培训等活动,每次都车接车送,市与少杰的家相距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少杰吃饭靠人喂,生活中的其他事情就可想而知了。榆林市诗词学会这种“自找麻烦”的做法实属难得,令人钦佩,值得各地诗词组织学习。
少杰的诗词人生留给我们很多精神财富、人生启示:
第一,人生境遇有别,但立志、奋斗,要陪伴终身。
第二,教育背景不同,但只要热爱、专研、追求,是能够写好诗词的。
第三,职业岗位各异,但都应用行动回答好“在世做什么,身后留什么”这个问题。
中华诗词界要广泛宣传胡少杰、学习胡少杰,虽做不到人人都“感动社会”,但一定要“感动自己”,努力做好诗词各项工作,努力创作诗词精品,以更大的决心、更扎实的努力,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贡献诗词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