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征稿 火热进行中,欢迎投稿! 查看全部
更多赛事、杂志在线征稿,点击这里查看 !
诗坛讯息
中华诗词学会
关于禁止“冒用‘中华诗词美育大赛’和盗用本会名义发展会员”的严正声明
中华诗词学会是经国家民政部批准成立的国家一级学会,是公益性的学术团体,长期致力于中华诗词的传承、普及与发展。 近期,部分机构与个人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冒用本会及所属申报项目“中华诗词美育大赛”(已经于2025年9月11日在教育部官方网站进行公示)之名,严重损害本会声誉与权益,误导社会大众。有的还盗用本会名义,发展会员。现严正声明如下: 一、以官方发布为准获取赛事信息 “中华诗词美育大赛”的批准信息,均以教育部官方公告为依据;“中华诗词美育大赛”的启动与开展,均以本会官方渠道(见本声明第二条)发布的信息为准。 二、严禁未授权冒用赛事活动和发展会员行为 未经本会正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个人和网络平台均不得使用本会名称、徽标及所属竞赛项目名称,禁止以本学会名义开展活动、发展会员。如涉冒用和欺诈,本会将依法追究。 三、提高警惕辨认信息谨防受骗 本会郑重提醒:务必通过中华诗词学会官方网站www.zhscxh.com与中华诗词学会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华诗词学会官方公众号”核实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本声明长期有效。本学会将留存所有侵权案例及证据,并视情况予以公示。 中华诗词学会 2025年10月29日
各地诗词组织
诗韵绘乡兴  雅集话重阳 ——遂川县龙泉诗词学会黄坑采风活动纪实
秋高气爽,菊香满径。10月27日,遂川县龙泉诗词学会组织二十余名会员赴黄坑乡开展重阳节采风活动。会员们踏着秋光,穿行于交通枢纽、红色场馆、自然胜境与产业园区,在实地探访中感受乡村发展脉动,在文化交流中碰撞创作火花,用诗词为黄坑乡的振兴图景与重阳雅韵赋能。 上午的采风行程紧凑而充实。首站抵达黄坑高速公路互通,站在高速路口远眺,宽阔的公路如银色纽带蜿蜒伸展,串联起城乡脉络,车流不息间尽显交通发展的蓬勃活力。“高速互通打通了乡村发展的‘大动脉’,这是黄坑乡蝶变的重要密码。”会员们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一见证时代发展的鲜活场景。 随后,采风团走进李强将军展览馆,在讲解员的引导下,通过珍贵史料、实物展品与生动讲解,重温李强将军投身军营的峥嵘岁月。一幅幅老照片、一段段感人故事,让会员们深受革命战争精神的洗礼,更坚定了以诗词传承红色基因的信念。移步移风易俗风情展馆,图文并茂的展示、鲜活生动的案例,全面呈现了黄坑乡破除陈规陋习、弘扬文明新风的丰硕成果,从文明殡葬到彩礼减负,从邻里互助到志愿服务,乡风文明的新风尚让会员们深切感受到乡村治理的“软实力”。 秋日的白鹤仙景区层林尽染,溪涧潺潺。会员们沿步道拾级而上,沐浴着清新山风,欣赏着漫山红叶与奇松怪石,山间云雾缭绕、鸟鸣清脆,自然景致与人文传说交相辉映。大家或登高远眺,或临水吟哦,不少会员当场构思诗句,在自然之美中汲取创作灵感,定格重阳时节的山林雅趣。 离开景区,采风团一行前往农户发展产业基地,走进标准化香菇种植大棚整齐排列,会员们饶有兴趣地了解了该基地通过“农户+合作社”模式,带动周边村民家门口就业,让“小香菇”成为“致富菇”的故事,纷纷为黄坑乡特色产业富民的举措点赞。 午后的文化交流座谈暖意融融。遂川县龙泉诗词学会与黄坑诗联学会的会员们欢聚一堂,围绕诗词创作、文化传承、乡村文化建设等话题畅所欲言。龙泉诗词学会负责人简要通报了学会前期工作成果与未来规划,黄坑诗联学会会员分享了本土诗词创作经验,由衷地表达了对诗词的热爱与对家乡的深情。 座谈结束后,会员们走进黄坑圩镇,实地感受乡镇建设的崭新面貌。整洁宽阔的街道、规划有序的商铺、设施完善的文化广场,昔日老旧圩镇已蜕变为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一路吟。大家纷纷表示,将把此次采风的所见所感凝于笔端,创作出更多反映乡村振兴实践、彰显重阳意蕴、饱含乡土情怀的诗词作品。
诗词速递
赛事纵横
赛事纵横
更多
  • 征稿
    “贝壳杯·我爱五指山”诗词征稿启事‍
  • 征稿
    一阕承今古,千章续雅风“沁园春”词牌作品征稿启事——纪念毛主席《沁园春・雪》发表八十周年
  • 征稿
    首届“古韵新声·诗酒年华”汾酒杯诗词楹联全球征集启事‍
  • 征稿
    第三届“放翁杯”诗词大赛征稿启事
  • 征稿
    三美合璧 讴歌新时代——第四届“沈鹏诗书画奖”征稿启事‍
  • 征稿
    “诗词里的定西”——“渭河源”文化旅游诗词大赛征稿启事
  • 征稿
    “千载大运 一河风雅”——无锡唐诗文化活动诗词大赛征稿启事
  • 征稿
    第二届“放翁杯”全国诗词大赛征稿启事
诗乡诗教
诗乡诗教
网站互联
更多
在线人数:1372今日访客数: 10570今日页面浏览量: 39600总页面浏览量: 167283901

办公室:(010)66110906会员部:(010)66110720  (010)66110906理论评论部:(010)64029139诗教部:(010)66519540培训部:(010)66156739网络信息部:(010)66079545账务室:(010)66081124

学会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八条52号三楼中华诗词学会 邮编:100007 京ICP备1904443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37号

《中华诗词》杂志社:办公室、发行部:64068289编辑部:64068468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八条52号二楼《中华诗词》杂志社;邮编:100007投稿电子邮箱:zhscbjb@163.com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