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会现场
初夏时节,天气回暖,蒲城诗客更是热情高涨。5月28日上午,应城市诗词楹联学会新老会员在市老年大学2楼教室召开了5月例会。
会议由史金发代理会长主持。
副会长华双海以《漫谈赋》为题,给大家作辅导报告。
华老师首先提出“赋”是一个什么文体。介绍了赋是介于诗与文之间的一种文式,不歌而诵谓之赋。紧接着,华老师简述赋的一般特点和要素。并梳理了其发展脉络。大致可以这样说:楚辞→汉赋→俳赋→律赋→文赋。随着历史的发展,赋的脉络越来越清晰。在讲述了赋的一些基础知识之后,华老师郑重讲解了早期的赋及代表性人物和名篇。并介绍了这些作品给后代文学界留下的成语典故。先生前后列举了宋玉的《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贾谊的《吊屈原赋》;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长门赋》等等,直至唐代李白、杜甫赋之名篇及韩愈的《进学解》;杜牧的《阿房宫赋》。华老师一边宣读原文,一边介绍了这些名家的写作宗旨,特点,写作的文学手法及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近3个小时的授课,老师倾心相授,学员如获至宝。
史会长对华副会长的授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同时,安排了学会下一阶段的工作。
史会长说:华副会长讲的“漫谈赋”,让我们学到了关于《赋》知识,深受启发,给我们补了一下诗词创作上特别是《赋》欣赏与创作方面的一个短板。华老的讲授,深入浅出、博引旁征,内容丰富,言简意赅,对我们今后创作《赋》是大有好处的,大家受益匪浅。在此,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华老师的讲授表示衷心感谢!
下面,就学会下一阶段工作简单地谈四个方面的想法:
第一、继续开展诗词创作。一是继续开展“清廉文化”诗词楹联创作活动。二是继续开展“红色文化”诗词创作活动。三是继续开展“喜迎二十大,礼赞新三农”诗词创作活动。
第二、继续抓好《应城诗联》第23辑的审稿编辑工作。要求6月完成此项工作,并付印成书。
第三、准备召开换届会议。根据市文联的要求,今年6至7月份,为全市各协会集中换届时间,我们要按市文联的统一要求,准备召开换届会议。因此,我们要抓紧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第四、引导会员占领诗词阵地。目前,学会诗词创作交流的阵地不少,数来有几个,原来的交流平台有蒲骚诗联QQ群、应城诗联微信群和蒲骚吟坛公众号3个阵地,现在,又开发了3个阵地:一是开设了香港诗词学会论坛“蒲骚诗词”版块,希望会员们到香港诗词学会论坛“蒲骚诗词”版块注册并发表诗词,并且邀请学会班子成员及部分会员成为该板块的版主,共同推进“蒲骚诗词”板块的繁荣。二是在中华诗词学会网设立了“应城市诗词楹联学会”“应城市诗词楹联学会一中分会”和“应城市诗词楹联学会晚晴诗社”三个基层网站,前期我们在市老年大学诗词分校举办了一次电子教学培训,虽然大家对这一新生事物有所了解,但上网重新注册用户的人不多,注了册的用户添加诗词的不多。因此我们将陆续点对点地教大家学会上网和推送诗词,在中华诗词学会网上建立个人用户管理中心。这两个阵地我们一定要用好,扩大学习交流,学会推介自我。三是晚晴诗社开辟了《晚晴诗苑》美篇阵地。经过陈家斌副会长和陈元亮秘书长、范思俊副秘书长等同志的不懈努力,美篇越办越红火。
学会名誉会长刘纯斌要求大家积极为学会换届工作报告提供相关材料。常务副会长熊树忾传达了《孝感诗词》编委会会议精神,并介绍了该杂志的改版情况及投稿要求。
学会副秘书长陈新中为与会者登记、测温并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学会副会长兼晚晴诗社社长陈家斌、徐墩诗社社长徐大忠、古月分会执行会长胡树清等率队参加了会议。老年大学书画班书记、诗人杨文峰精心组织会议图片。
通过学习辅导,提升了诗友们的学识水平;在史会长的启发和激励下,大家对应城市诗词楹联学会的发展壮大,充满了信心。(撰文:熊树忾,摄影:杨文峰,编辑:史金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