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李文平董事长、梁波山长、各位来宾:
大家下午好!荷风送香气,细雨湿流光,在仲夏时节受邀来到鹤庆参加朝霞书院的揭牌仪式,我感到别有韵味,亦觉十分亲切,深受激励!这是我第二次来到“民丰物阜,文通武达”的文献名邦。我曾讲一个家族、一个城市是有灵魂的,祖先的风骨和勋业,桑梓的文化气象就是她的灵魂,是她荣耀和自信的源泉。鹤庆不仅是一个风光旖旎的胜地,也是一个出过许多进士,出过多位将军,创办过多所书院的苍洱名郡。(比如,始建于明代正德11年的“宝山书院”是大理地区最早的书院之一。清代鹤庆又建有鹤阳书院、玉屏书院、庆云书院、玉锋书院、梧桐书院等书院。明清两朝鹤庆中文进士者29人,举人231人,教育成就斐然。)如今,鹤庆日兴朝霞开发有限公司继去年举办全国诗词楹联大赛之后,又积极热心地筹建朝霞书院,彰显出弘扬书院传统和乡邦文化的自觉意识和人文情怀,尤其令人感佩!
我国的书院始于唐玄宗所建丽正书院、集贤书院,初非士子肄业之所,仅为官府修书之地。所谓“刊辑古今之经籍,以辨明邦国之大典”“以质经史之疑义”而“备顾问应对”。唐末五代,“干戈兴,学校废,礼义衰,风俗坏”“天地闭,贤人隐”,士人多隐居山林乡野,创学馆,建书堂,潜心自修,并延四方之士。
汇集图书,自修研读,授徒讲学,是初创时书院精神的基本内涵。此后,北宋三次兴学,重在加强官学教育。南宋书院的勃兴发轫于朱熹于淳熙六年(1179年)复兴白鹿洞书院,又于绍熙五年(1194年)复兴岳麓书院。南宋书院在继承唐末五代和北宋书院藏书、自修、授徒的基础上,有了极大的发展和创新。“名师讲学,学派间公开论辩,师生间平等质疑问难,教学与研究结合,培养人才与发展学术统一,以进德修身为重,德行道艺兼求”,书院精神的内涵更加丰富和鲜明。继宋元之后,明代尊崇程朱理学,程朱理学被推上正统官学地位。在发展过程中,又逐渐出现了“支离繁琐、僵化呆滞、空疏无实,缺乏生气之弊”。明中叶,王阳明倡导“心学”,以“知行合一”之说、“致良知”之论相标榜,颇有耳目一新之效。
据目前所见史料,明代云南书院建设始于明弘治年间。明清方志记载,弘治年间云南共建有四所书院。其中正德年间周季凤修纂的《云南志》,明确记载有两所书院。一所为苍山书院,在大理“府城外西南陬苍山之麓,弘治十二年巡按御史谢朝宣建”。另一所为崇正书院,在蒙化府“城西门外,本废僧寺,弘治十四年署府事曲靖府同知胡光即其地建书院,名曰崇正,辟异端也”。天启年间刘文征修纂的《滇志》除记载有苍山、崇正两所书院之外,另记载在大理府属浪穹县也有一所弘治年间所修的书院,名叫龙华书院,据载:“龙华书院,在县治北,弘治戊午知县蔡霄杰建。”在清代方志中明确记载建于弘治年间的腾越州秀峰书院,却不见于明代所修各方志中,目前仅见于乾隆年间所修的《云南腾越州志》和光绪年间所修的《永昌府志》中,距明代弘治年间已年代久远,记载是否可靠,实可存疑。明代云南所建书院数目78所,清代云南始建或重建书院共238所。(可参见肖雄《明清云南书院与边疆文化教育发展研究》)
明代书院的一大特点是盛行会讲制度。王阳明认为:为学不可离群索居,不可一曝十寒,不可独学无友。固守一地,专从一师,难以长进。聚会讲习,师友辩难,砥砺切磋,取长补短,“使道德仁义之习日亲日近,则世利纷华之染亦日远日疏”。明末的东林书院以主张砥砺气节,讲求实学而闻名天下。顾宪成为东林书院撰写的门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标明了东林书院的宗旨。“其讲习之余,讽议朝政,裁量人物,朝士慕其风者,多遥相应和”。
复兴书院,目的在于为官学教育补偏救弊。朱熹曾在白鹿洞书院制定的《白鹿书院揭示》中讲“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王阳明曾言:“圣人之学日远日晦,而功利之习愈趋愈下……盖至于今,功利之毒沦浃于人之心髓,而习以成性也……相矜以知,相轧以势,相争以利,相高以技能,相取以声誉。……记诵之广,适以长其傲也;知识之多,适以行其恶也;闻见之博,适以肆其辩也;词章之富,适以饰其伪也。”1939年,马一浮创办复性书院。他批评说“当今学校,不同过去的书院,教师为生计而教,学生为出路而学。学校等于商号,计时授课,铃响辄止。”他提出“主敬为涵养之要,穷理为致知之要,博文为立事之要,笃行为进德之要”。
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在其《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中讲:“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固得以发扬。……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世,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陈先生认为读书治学要摆脱鄙俗趣味和世俗教条的束缚,要追求真理。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目下的学校,管制过严过繁,自主自由的风气缺失,学校衙门化、官僚化、工具化、技术化,知行不一,道问学与尊德性分裂。阅读中充满了强烈的功利性、通俗化、潮流味、碎片感,其弊尤甚,我们应当重视阅读的经典化、品味性、系统性、互文性、人文性和思辨性。
读书治学是一件关乎生命志趣、关乎生命情怀,关乎生命价值的事情。士人、读书人应该有操守,求风雅,具有家国情怀。清初张潮在《幽梦影》中说:“有工夫读书,谓之福;有力量济人,谓之福;有学问著述,谓之福。”创院办学何尝不是如此。创院研学可以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可以增学问,广见识,养性灵。可以致广大、极精微,生高明。创院研学要有兴趣导向和问题意识,要将历史与现实,整体与局部,博达与精专,功利与非功利,源与流,变与常,出与入,知与行,古与今,中与外结合起来,要将“怀疑的智慧”“批判的意识”“艺术的趣味”和“科学的精神”结合起来,要去浮躁,养静气,持恒心,沉潜涵咏,含英咀华。创院研学之要,在于体道穷理,训练心智,养成趣味,提高境界,有补于世道人心。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读书治学不仅仅为了获得知识、学历和职业岗位,而是精神的操练,性灵、器识的滋养,趣味的升华,眼界的开拓,要有独立的精神,批判性的意识,要达到整体人格境界的提升。读雨果的《悲惨世界》使我们秉持人道与博爱;读但丁而懂得应不被人生的迷误所遮蔽;读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而使我们领悟和汲取超越苦难的刚健人格力量!读老子、庄子和佛经,使我们对名利有一种超越性的态度;读楚辞,而使我们有高蹈心志的追求以及浓厚的家国情怀;“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读书能见道,入世不求名”。希望士人学子在书院获得智慧、仁爱和美学境界,希望书院在优秀文化传承的征程上充满信心和定力。云南省诗词学会将会举全省诗词之力与书院相伴而行,携手奋进!
最后,再次向李文平董事长、梁波山长和日兴朝霞开发有限公司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衷心地祝贺!祝各位工作顺利,幸福安康!
撰稿:赵嘉鸿
编辑:李如珍
图片:文友现场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