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简介
原平市农民散曲社成立于2008年8月,是由原平市城乡文学爱好者组织起来学习、创作、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团体。 散曲,是产生于宋(金)末元初的新韵体诗歌,与元杂剧统称为元曲。元曲作为有元一代文学的代表,以其特殊的艺术成就,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与唐诗、宋词相提并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史上三座高峰之一。 十三年来,原平农民散曲社已有社员300余人,分布在全市18个乡镇的103个村庄社区,全市共成立了23个分社。“夫妻同写诗”,“姐妹齐登台”、“母女共吟咏”、“姑嫂论高低”、“父子打擂台”,已成为一种新的时尚潮,成为原平文化强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原平农民散曲社的创作活动,顺应了农村文化大潮兴起之势,演绎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一股方兴未艾的散曲热,激荡起精神文明建设的动听旋律。原来热衷于打扑克、搓麻将的闲人、在街头闲扯海侃胡聊的群众走进来了,原来在阳坡湾湾晒太阳、谈古论今的老人们被吸引来了,那些围着锅台转,坐在炕头拉家常的妇女们也撵时兴来了……。为歌颂新生活,净化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发挥了有益作用。十三年来,散曲社依靠优秀人才,创办“传统文化大讲堂”,建全辅导制度,采取自愿服务形式,免费上门为全市各乡镇散曲分社社员进行形式多样的辅导1000余次(场),每月布置月课,作业收回编辑制作,到目前为止,已在公众号发表微刊206期。使散曲创作水平不断提高,让这一古老传统文化在原平的沃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取得了长足发展,为新时代乡村文化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了积极的效应。
散曲社先后编辑出版了《兴农曲》《和谐之歌》《山水情韵》《莲韵》《古刹今声》《品味清风》《清廉颂》《人梯颂》《铁血丰碑》《原平农民散曲选》《田籁之歌》等10多册农民诗曲集。13年来,农民作者们用心血和汗水在诗田曲苑耕平耘仄,共同创作诗歌散曲作品3万余首,在全国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2000余首。历年来喷绘作品展板200余幅,在乡镇村庄展出100余场次。 2015年11月1日,第三届中国乡村文明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以 “乡村文化复兴开启文化为王新时代”为主题,被选为全国十佳乡村文明建设之一的原平市农民散曲社社长邢晨在论坛上讲述了乡村文化在自己身边活化发展的故事,引起了中外专家的广泛关注。2015年12月1日《山西日报》刊发题为“活化乡村文化的山西样本”报道中指出:元曲,如今在城市里已经很难找到它的踪迹了,可是在忻州原平市的好多村庄,700多年的散曲,已经活化演绎成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2016年12月,中华诗词学会授予原平市全国“中华散曲之乡”称号,2017年4月21日,中华诗词学会郑欣淼会长亲临原平为全国第一个“中华散曲之乡”授牌。同年11月,原平市被授予全国诗教先进单位称号。2019年第七届《华夏杯》全国诗词大赛中,农民散曲社宋高柱、邸梅兰、弓志芳三位作者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农民散曲社邸梅兰、邢晨分别在2020年、2021年荣获“中华好诗词”奖。2021年农民散曲社邸梅兰在孟浩然杯新田园诗荣获二等奖。2021年7月在锡林郭勒盟召开的中华全国“金莲花散曲艺术节”大会上,我市大牛店镇王有仁全家和云水镇张玉武全家被中华诗词学会授予“全国散曲之家”称号。
在希望的田野上,农民散曲已经插上放飞的翅膀,必将飞向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