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评论
欧秋国:古韵论道之古异韵字诗例解析(四)

发布时间: 来源: 阅读:
分享到


欧秋国   1967年生,大学毕业,潍坊诗词学会评论委员会副主任兼学术委员,合编出版《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汽车故障码解析》等专业书籍,合编新韵诗集《新花集》,出版个人新韵诗文集《足迹》(72万字)。诗词作品多发表在《中华诗词》《潍坊诗词》《小杜牧诗刊》《心心诗刊》等刊物和网络平台,获2022年度“盛世华杯”全国诗词大赛优秀奖。

  本篇接上篇《古韵论道之古异韵字诗例解析(三)》,我们继续解析古今多音字的在诗词中的应用。

  8、“将”

  将,今有三种读音:一是读作jiāng,一般用作动词、副词、助词、介词以及对军事统帅的统称(如大将军)等;作具体指代,如“大将”“统帅”“带领”“率领”“携带”等”等意思讲时,念作jiàng,如“主将”“大将”“韩信将兵,多多益善”等;作“希望、请求”讲时,读作qiāng,如《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之句。

  古拟音,也有三种读法:

  《说文解字》标注为“卽谅切”,释义为“帅也”,《唐韵》也有“卽谅切”,《韵会》《正韵》标注有“子谅切”,音“酱”(jiàng),皆去声,古代多用作名词,本意为统帅带兵的人,后来演变成对军事统帅的尊称,故,《平水韵》入去声二十三漾,念作jiàng,此意在诗词中应用较多,如例1、例2等,此用法与现代相同。

  《广韵》标注有“卽良切”,《集韵》《韵会》《正韵》标注有“资良切”,音“浆”(根据平水韵及古汉字反切理论,其读音为jiáng,声调不同于现代汉语的jāng。如果按古音读,本人在此赞同施向东先生音韵论,因为在《平水韵》的上平声中没有“将”字,凡同音者下同),平声,《增韵》释义为“赉也,持也,偕也”,《正韵》释义为“扶持”,如《诗·小雅》有“无将大车,维尘冥冥”、《左转·庄二十一年》有“郑伯将王,自圉门入”等句,此意用法与现代相同,如例3、例4等。

  后来军队用语由名词进一步引申,作为动词用,为“统帅、率领”等意思,但是读音为平声,故,《平水韵》入下平声七阳,按照施向东先生音韵论,念作jiáng,如本节例5等,此用法与现代相反。

 另外,此读音还有“开始”“且”“养”“助”“送”“大”“奉承”“行”“进”“从”“壮”“侧”“长”“姓氏”等意,意思较多,古代多口语和方言。用作介词、助词时,也多读成平声jiáng,如本节例6、7、8等,此用法与现代相同,只是现代读音变成了阴平。

  又《集韵》《正韵》标注有“千羊切”,《韵会》标注有“七羊切”,音“锵”(qiáng)(现多读作“qiāng”),皆平声,作“请求”“严正”“集中”等意解。后来也作“愿意、希望、请求、急需”等意思解,如本节例9、10等,另如《小雅》中的“将伯助予”等;此读音另作声音、面容严肃等意思,如《诗·大雅》中的“应门将将”、《终南》“佩玉将将,寿考不忘”、《诗·周颂》中的“磬筦将将”等句,此读音用法与现在相同。例1、李白《从军行·其二》“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例2、沈佺期《杂诗三首·其三》“…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注:此诗中的“将”,意思为军队统帅,名词作动词用,该句的意思是“拜谁为将,统帅军队,打败胡人,夺取龙城”故,“将”字应读作“jiàng”,仄声,如果读成平声,则“谁能将旗鼓”一句出律了,所以,“将”字在此诗中的用法与例5不同。

  例3、《木兰诗》“……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例4、杜甫《堂成》“…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

  例5、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注:此诗中,如果把“将”读作仄声,则犯“失粘”“失替”两种诗病矣。

  例6、白居易《长恨歌》“…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例7、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例8、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例9、李白《将进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例10、辛弃疾《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     况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9、“渐”

  渐 ,今音有两种读法:念作jiàn时,常用作名词(水名、征兆、苗头等意思)、动词(疏导、加剧、成长、滋长等意思)、副词(逐渐、立刻、缓慢等意思)。念作jiān时,常用作动词,作“流入”(如:《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浸没”“浸泡”(如《诗·卫风·氓》:淇水汤汤,渐车帷裳)、“熏染”(如:《史记·货殖列传》:俗之渐民久)、“欺诈”(如《荀子·正论》:上幽险则下渐诈矣)等意思解。

  古拟音,有五种读音。

  《类篇》标注有“慈盐切”,音潜(qián),释义“潜水也”,后来一般作通假字“潜”,常引申为“潜伏”“隐藏”等意思,入下平声十四盐,读作“qián”,如,《荀子·修身》有“血气刚强,则柔之以调和;知虑渐深,则一之以易良”之句。

  另,《集韵》标注有“锄衔切”,音鑱(chán),与巉通用,作“伟岸”“险峻”“高大”“流泪”等意思解,入下平声十四盐,读作chán,如,《诗经·小雅》之“渐渐之石,维其高矣。……”、《楚辞·九叹·远逝》之“肠纷纭以缭转兮,涕渐渐其若屑”等句。

  又,《广韵》标注有“子廉切”,《集韵》《韵会》《正韵》标注有“将廉切”,音尖(古音:jián,《平水韵》入下平十四盐),释义“流入也”,此用法与现代类似。

  又,《集韵》标注有“子艳切”,读音jiàn,去声,《平水韵》中未录入此音。

  以上四种读音,在唐诗宋词中罕见应用。

  又,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标注有“自冉切”,《广韵》标注有“慈染切”,《唐韵》标注有“慈冉切”,《正韵》标注有“秦冉切”,入《平水韵》上声二十八俭,读作jiǎn,常用作副词,作“逐渐”“缓慢”等意解,如本节例1、2、3、4、5、6等,此读音在诗词中应用广泛。

  例1、苏轼《蝶恋花·春景》“…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注:此词中,如果把“渐”读成平声,则出律,不合词谱矣!

  例2、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例3、刘方平(唐)《春怨》“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注:例2、例3中,如果把“渐”读成平声,则犯三平尾,出律了。

  例4、苏轼《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衣带渐宽无别意,新书报我添憔悴。”

  注:按古今音韵,此处“渐”均应读成仄声,但是读成平声也不犯诗病,这也是一个特例。

  例5、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例6、袁枚(清)《十二月十五夜》“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注:例5、例6中,如果把“渐”读成平声,则犯“失对”“失替”,出律了。

  10、“车”

  车,今两种读音:chē;用作象棋棋子时读作jū。

  古拟音,有三种读音,多与今音不同:

  《广韵》标注有“九鱼切”,《集韵》《韵会》《正韵》标注有“斤於切”,音居,古代多指帝王、军事使用的车辆,广泛普及演变后,也指田间劳作和生活中的小型车辆,故,《平水韵》入上平声六鱼,读作jū,如本节例1、2、3、4等。

  《说文解字》标注“尺遮切”,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标注有“昌遮切”,果攝部,音砗(古音chá,非今音chē),故,《平水韵》入下平声六麻,读作:tQhia/chá,音近现在的“恰”的读法,现在潮州话仍然读作“cia”,如本节例5、6、7、8等。

  从唐诗宋词中看,唐宋时期,这两种读法都有。

  另,《康熙字典》又标注有“叶仓何切”,音磋(古音cuó,非现代读音cuō),并例举三国魏东郡东阿人程晓之《伏日诗》,见例9。此音在唐诗宋词中罕见,《平水韵》中也没录入。

  “车”字读音虽然不同,但意思相同或相似,都是带轮子的交通工具,使用方法也相同,多用作名词。

  例1、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一》“…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例2、李商隐《筹笔驿》“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例3、杜甫《潼关吏》“…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例4、陆龟蒙《秋思三首·其二》“谁在嫖姚幕,能教霹雳车。至今思秃尾,无以代寒菹。”

  注:以上诗句,如果把“车”读成“chē”“chā”“cuó”,则皆落韵了。

  例5、苏轼《和董传留别》“…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例6、卢照邻《长安古意》“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例7、王维《杂诗》“双燕初命子,五桃新作花。王昌是东舍,宋玉次西家。小小能织绮,时时出浣纱。亲劳使君问,南陌驻香车。”

  例8、韦庄《与小女》“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

  注:以上各例,如果把“车”字读成“chē”“jū”,也都落韵了。

  例9、程晓(三国魏)《伏日诗》“平生三伏日,道路无行车。闭门避暑卧,出入不相过”

  注:此诗中,如果把“车”字读成“chē”“jū”“chā”,也都落韵了。

  11、“蛇”

  蛇,今两种读音,作名词时读作shé,做形容词时读作yí,如委蛇。

  古拟音至少有四种读法:

  《说文解字》、宋濂跋本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唐韵》等皆标注有“食遮切”(船母),假摄部,《集韵》《韵略》标注有“时遮切”(船母),音阇(古拟音shá,非今音shé),毒虫也,故,《平水韵》入下平六麻韵,古拟音应读作shá,如本节例1、2、3、4、5等。唐宋时期多读此音,今在河南、安徽、山东等中原地区以及南方部分地区方言中仍然沿用这种读法,客家话读作tchiá或siá,上海等部分江淮地区的方言中,直至现在“蛇”与“茶”仍然同音。

  《广韵》标注“弋支切”(以母),故,《平水韵》入上平四支韵,读作yī,只用于古今成语“虚而委蛇”。

  《平水韵》只保留了以上两种读音。

  《集韵》又标注为“陈知切”,音驰(chí),只用于古代地名,如殴蛇。《韵补》标注为“徒何切”,《广韵》标注有“讬何切”(透母),且为一等开口字,古拟音tuó。这两种读音在《平水韵》中均未收录。

  据《华汉典》,元朝的《中原音韵》和明朝《洪武正韵》将其划归为车遮韵,读音shé。

  例1、李白《早秋赠裴十七仲堪》“双歌入青云,但惜白日斜。穷溟出宝贝,大泽绕龙蛇。明主倘见收,烟霄路非赊。时命若不会,归应炼丹砂。”

  例2、杜甫《禹庙》“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云气生虚壁,江声走白沙。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

  例3、苏轼《望海楼晚景》“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例4、吕洞宾《五言》“…鼎内龙降虎,壶中龟遣蛇。功成归物外,自在乐烟霞。…”

  例5、李商隐《咏史二首·其二》“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shá,下平六麻)。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chá,下平六麻)。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注:在以上诗词中,如果“蛇”字按照现代普通话来读,则都落韵矣。

  12、“发”

  发,今有两种读音:fā(今多读此音),fà(仅仅用于“头发”),今“发”由古汉字“發”和“髪”合并而来。

  古拟音:此字古代至少有四读法。

  《说文解字》《刊谬补缺切韵》《广韵》《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标注有“方伐切”,音发(宋濂跋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中录入山摄部中的元三A合,帮目,韵母与“月”同,《广韵》入月韵,与“伐”字同韵,古代读音如果用现代汉语拼音标注应为piuei(见邵荣芬《切韵研究》152页,并非现代汉语的fa),入声字(赣语读作fw?t5,粤语读作faat3)。古代有“生”“毛发”“进”“起”“扬”等十几个意思,此读应用最多。

  又《集韵》《正韵》标注有“北末切”,音拔,入声字,《康熙字典》标注又叶“非律切”“方吠切”,音废,去声字;另,又叶“方味切”,音沸,去声字。这三种读音,在《平水韵》中都未录入,在唐诗宋中也罕见应用。

  《平水韵》中,“发”字被作为入声字列入“六月”韵,韵母与“月”字同,只此一读。自《中原音韵》始,入“家麻”韵,非目,音法(fa),但是仍作为入声字。大概自此始,“发”字的读音发生变化,逐渐与“月”字的韵部脱离,并在中原地区乃至更广大的南方地区流行,如粤语方言中至今仍有“faat”的读音。

  由以上分析可见,“发”字在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广韵》等韵书中属于帮母声,因此,在唐诗宋词中,“发”字的读音并非fa,现在的人们在读唐诗宋词的时候,遇到“发”字一般读作“fa”音,这本无可厚非,但是一定要作为入声字处理,应读成仄声,而非平声,因为古代韵书中只有这一种声调。如本节例1、2、3、4、5等等。

  例1、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例2、李白《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例3、颜真卿《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例4、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例5、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云雾细无声。…”

  以上各例,如果按照现代普通话读成平声,则都出律了。

  13、“醒”字(古异韵字读音的随意性)

  有些古异韵字虽然读音不同,但是意思相同,故,其读音具有随意性,如“醒”字。

  今音:xǐng,只此一读。

  古拟音:有四种读音。

  《唐韵》《集韵》《韵会》标注有“桑经切”,《洪武正韵》标注有“先青切”,音星(xīng),平声。《说文解字》释义“酒解也”,(一说“许无醒字,… 字林始有醒字”,《汉辞宝》注解:许慎《说文解字》原稿不含反切注音,现存切韵多为北宋徐铉引注《唐韵》反切所加)。《增韵》释义“梦觉也”。

  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广韵》标注有“苏挺切”,《集韵》《韵会》标注有“铣挺切”,《洪武正韵》标注有“息井切”,音xǐng,上声,义同。

  又《广韵》标注有“苏佞切”,《集韵》《韵会》标注有“新佞切”,《洪武正韵》标注有“息正切”,音星,去声(xìng),如韩愈《东都入春》有“朝曦入牖来,鸟唤昏不醒。”之句(此诗第二句末皆押去声,故,此句中的“醒”字读去声),义同。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像“醒”字这一类的古韵字,其读音虽然不同,但是其意思和用法相同,故,在唐诗宋词中可根据需要选取平仄读音,如本节例1、2、3、4、5、6、7、8、9等。

  另,《字汇补》标注有“子清切”,音精(jīng),星宿名,如《孙氏瑞应图》有“大醒,景星也”,此音在唐诗宋词中罕见应用。

  《平水韵》中,该字入下平九青、上声二十四迥、去声二十五径。

  例1、黄庭坚《绝句》“公有一杯酒,与人同醉醒。遗民能记忆,欲语涕飘零。”

  例2、白居易《尝新酒忆晦叔二首》“世上强欺弱,人间醉胜醒。自君抛我去,此语更谁听。”

  例3、欧阳修《初秋普明寺竹林小饮饯梅圣俞分韵得亭皋木叶下五首其一》“临水复攲石,陶然同醉醒。山霞坐未敛,池月来亭亭。”

  例4、陆游《早春四首》“近陂牛湩白,远浦鸭头青。一棹悠然去,东风吹酒醒。”

  例5、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之“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注:以上诗例中,“醒”字皆应读成平声,否则皆落韵了。

  例6、晏几道《临江仙》之“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注:该例中,“醒”字也应读成平声,否则出律了。

  例7、曾用孙(宋)《赤壁》“白浪高于屋,风回熨帖平。周郎呼不醒,久立听江声。”

  例8、陆游《梅花绝句十首其十》“山月缟中庭,幽人酒初醒。不是怯清寒,愁蹋梅花影。”

  例9、柳永《雨霖铃》之“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注:例7、8、9中的“醒”字皆应读成仄声,否则出律了。

  本人不才,作《古韵论道之古异韵字诗例解析》四篇的目的,只为爱好用古韵创作诗词的诗友们提供一些参考,抛砖引玉,尽草民之能事耳。

  另,从上面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古异韵字在不同含义下,其读音往往不同,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音随意定”的规则,我们的先人们都在自觉与不自觉中遵从着,故,用古韵作诗,不可只用其音,不顾其意,音义从来是汉字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尤其是多音字,不可随意择取读音,但是,也有一些字的读音具有一定的随意性,根据实际需要,读仄声也行,读平声也行,如上面所讲的“醒”字,这一类字虽然只占少数,但是也应该引起重视。

  谈古论今,古为今用。当代,普通话已经在全国普及,汉字的语法和读音都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应运而生的《中华新韵(十四韵)》《中华通韵》已经在全国落地生根,尤其是作为当代官韵的《中华通韵》的颁布,更是极大影响、推动和指导着当代诗词用韵的发展方向,虽然它们诞生的时间不长,但是它们就像日下的春苗,已经焕发出勃勃生机,其原因就在于它们能“与时俱进”,能“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中华诗词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部分,在诗词文化领域,在诗词文化用韵方面,就是要高举《中华通韵》这面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中华诗词的用韵发展也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从而实现当代中华诗词的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这是时代的召唤,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实事求是,方为正道。目前,由于历史、客观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中华诗词协会提倡当代诗词创作采用“双轨制”,这也是顺应时代的要求,但是,事物的发展必须实事求是,诗词用韵也是如此,“刻舟求剑”“掩耳盗铃”的做法万万要不得。本人从1986年开始就依靠《新华字典》《新华词典》用韵,坚持用普通话进行古诗词创作,虽然曾被视作“异类”,但是始终坚持不懈,矢志不渝,终得归宗。几十年来,对古韵在当代古诗词创作中的弊端也作了较多的研究,作为一介草民,自知力量甚微,但是,在此仍大力呼吁,对古韵了解不深的诗词爱好者,尤其是当代的青少年学生,应该积极探讨用新韵创作诗词,以合乎时代,顺应潮流。

  留一首诗,与大家共勉吧!

  贺新韵(通韵)

诗海寻经几十载,盼得梅朵一枝开。

千年平水落花去,一曲春音踏雪来。

古木参天犹可敬,嫩芽破土必能材。

劝君诗赋走新道,求是方能久不衰。

以上诸论,或有不足或错误之处,在此一并求教于诸位方家,诚邀大家批评指正。

在线人数:881今日访客数: 13182今日页面浏览量: 26642总页面浏览量: 80236584

办公室:(010)66110906会员部:(010)66110720  (010)66110906理论评论部:(010)64029139诗教部:(010)66519540培训部:(010)66156739网络信息部:(010)66079545账务室:(010)66081124

学会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八条52号三楼中华诗词学会 邮编:100007 京ICP备1904443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37号

《中华诗词》杂志社:办公室、发行部:64068289编辑部:64068468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八条52号二楼《中华诗词》杂志社;邮编:100007投稿电子邮箱:zhscbjb@163.com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