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华诗词学会指导,江苏省诗词协会、中共无锡市梁溪区委宣传部主办,无锡市诗词协会、无锡市梁溪区文联承办的“千载大运 一河风雅”无锡唐诗文化活动诗词大赛参赛作品,经过初评、终评、合议,评出诗词部分:一等奖1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8名,优秀奖25名;新诗部分: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2名,优秀奖5名。
根据赛事要求,作者须拥有参赛作品全部著作权,且为原创首发诗词作品(未在任何媒体公开发表)。严禁抄袭、套改、嫁接他人作品。凡涉及侵权等法律问题,作者文责自负,主办方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并保留追究相关责任的权利。现对获奖作品进行公示,欢迎广大读者监督。
举报邮箱:lilunpinglun123@sina.com。
公示时间:2025年3月15日至3月21日。
诗词部分:
一等奖(1名)
作者:王纪波(安徽)
满江红·读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
如豆灯前,轻翻取,瑶章三百。看纸上,桂花兰叶,露华犹湿。阊阖九重唐气象,弦歌万里天南北。想诸公,斗酒睨江山,挥椽笔。 青莲骨,金与石。工部泪,家和国。把沧桑世事,谱成平仄。八卷珠玑辉璧月,千年风雅传根脉。旧燕归,款款落檐楣,衔春色。
二等奖(4名)
1作者:伊蔚(浙江)
鹧鸪天·舟行无锡运河并游才巷
花系东风柳系思,人家抱水黛参差。有时柔橹销清梦,何处轻歌漾碧漪。 苔阶老,夕阳迟,流云来去澹娥眉。平桥仄巷绵绵路,恰似唐朝一首诗。
2作者:苏俊(广东)
读《唐诗三百首》
我亦曾经是小儿,情钟三百诵唐诗。
每当开卷挑灯夜,便到摇头晃脑时。
啼鸟去来皆自得,落花多少问谁知。
如今鬓发垂垂老,枕畔长吟未了痴。
3作者:郑雅锟(福建)
沁园春·咏《唐诗三百首》
三百琼琚,数载编蒲,半部盛唐。故家家蒙训,咸从少长,人人吟咏,遑论宫商。独酌清欢,相酬名士,各见渊涵入玉章。青衿振,诵无边风月,自在流觞。 当时采撷芸香。善缉缀、重华须典藏。料铺笺冷案,挥书笔下,倚栏宵夜,校卷灯旁。纂就兰台,修成梦渚,别有芳菲识锦肠。梁溪畔,续江南文脉,以敬蘅塘。
4作者:刘进(江苏)
过蘅塘退士故居
退士曾居处,流芳满锡城。
论诗双影暗,阅史一灯明。
纸贵连珠日,功全启后名。
年年新旧燕,自此带吟声。
三等奖(8名)
1作者:刘卫东(四川)
水调歌头·读《唐诗三百首》有怀孙洙伉俪
谁及情深矣!三百首中看。且赊邗水千载,淘砾滤金船。当拾九章华彩,何比双肩清瘦,怀抱有波澜。漫道三春景,只在水天妍。 子夜歌,关山月,过辋川。流光一地珠玉,拾作异香攒。但把眼波深浅,漫兑年华浓淡,琴瑟两清圆。夜夜江南调,袅袅好风传。
2作者:刘清华(山东)
春过无锡大运河
陌头柳绿一桥水,渡口杏开三两家。
非是清名春不锁,舟前拴住半城花。
3作者:谢丹(广东)
水调歌头·无锡古运河泛舟
桥是蛾眉月,水是美人眸。梁溪眉眼盈盈,呼我棹兰舟。朝载一簑烟雨,暮枕几声欸乃,鸥鹭是吾俦。谁在小桥上,笑似水波柔? 惠山泉,鼋头雪,足淹留。清名桥畔指顾,依约古邗沟。远了吴钩越甲,淡了金戈铁马,渔唱荡悠悠。流水夕阳外,灯火上高楼。
4作者:文伟(重庆)
水龙吟·无锡古运河怀孙洙
黄昏雨住吴桥岸,檐下灯笼初起。归飞宿鸟,翩然影没,清秋一洗。太伯应知,当年凿渎,尚余故址。负手望江南,梁溪闾巷,有人诵、三唐事。 遥想开元风致。到如今、诗皆入耳。崇安寺外,梅村路上,灵山境里。拣选烛前,集成三百,苦心憔悴。自蘅塘去后,吟声不绝,若沧浪水。
5作者:田丽静(河南)
水调歌头·无锡古运河掠影
蘸取运河水,来画锡城春。乌篷为笔,清风摇橹任勾皴。裁角蓝天布景,扯片白云着色,点染落花津。梅蕊红方减,垂柳绿稍匀。 濯沧浪,沐烟雨,洗纤尘。小金山上,正气楼里蕴精神。莫道清名桥窄,两岸人家枕水,我愿卜为邻。举棹江南梦,盛世九州新。
6作者:王勤(安徽)
鹧鸪天·读《唐诗三百首》念蘅塘退士
一卷摊开到大唐,诗家气象故煌煌。山川造化凭人物,花月珠玑落锦囊。 三百首,九回肠。薰风吹过即华章。小娄巷里书灯璨,早有梧桐偕凤凰。
7作者:刘晓菡(河北)
忆古运河
晚照平波柳映溪,晴云依水蘸新泥。
青凫几点画桥北,黛瓦谁家莲浦西。
十里舳舻归米市,千丛渔火散烟堤。
乌篷一叶枕河汉,天上人间独忘机。
8作者:毛煜雯(江苏)
感孙洙编《唐诗三百首》
诗海三千取一盅,珠玑遍采为开蒙。
青衫歌尽瑶台月,霜鬓吟残羌笛风。
梦觉推敲辨工拙,饮酣落拓识穷通。
不辞愿作祧唐客,退遁柴桑岂计功。
优秀奖(25名)
1作者:毛瑞花(河南)
鹧鸪天·过无锡古运河有怀
古运河边小照留,有风约我画中游。清名桥上时光数,水弄堂中客梦酬。 舒望眼,送行舟,白墙黛瓦意绸缪。繁华故事何曾老,还是江南第一流。
2作者:朱雅云(江苏)
水调歌头·过黄埠墩有怀
九龙环柳渚,一水孕鲛珠。惯经风雨,坐对消涨看荣枯。翠点运河晴色,墩记锡城小史,千古忽须臾。浮沉渺烟艇,出没棹仙图。 芙蓉屿,蓬莱月,在冰壶。垂杨堪系,忍把羁怀付莼鲈。闲与青凫戏浪,还枕银涛眠梦,赊醉荐屠苏。资以白云抵,应合几回沽。
3作者:吉铁兵(辽宁)
水调歌头·游无锡古运河
皴黛着檐瓦,皴绿绕围墙。运河犹若水墨,应允我收藏。摇得春风一橹,划入时光深处,印迹欲重量。油伞在深巷,撑出雨微茫。 明月夜,二泉曲,听悠扬。唐诗三百背熟,再去访蘅塘。水面暮烟飘曳,绾起千千过往,系向碧芸窗。又被那灯影,投落满船舱。
4作者:申昊宸(湖南)
题《唐诗三百首》
云锦茫茫日月匆,还来猎猎大唐风。
星河舀出星三百,玉岭凝成玉一丛。
醉览心游沙塞阔,闲摩目敛竹林空。
浮生莫谓诗难遇,谁不髫年即启蒙。
5作者:张银迁(浙江)
过小娄巷忆蘅塘退士
万丈波开水色清,教人想象小灯明。
梁溪一自先生后,来替唐诗做眼睛。
6作者:兰政文(四川)
水调歌头·孙洙与唐诗三百首
无锡走才巷,退士此间寻。一窗灯下伉俪,双影共更深。应拟蓝田挑玉,尤似上林选秀,天意作资箴。苦酿成功乐,经岁报佳音。 识珠眼,淘金手,伯乐心。家弦户诵,三百经典到如今。浩浩盛唐风韵,荡荡中华文脉,缘此更骎骎。斯句非虚语:熟读便能吟。
7作者:梁惠(湖南)
鹧鸪天·小娄巷书店有怀孙洙先生
流水琴声出粉墙,老街文脉漫思量。曾经多少青衿影,早课晨星暮夕阳。 诗三百,忆蘅塘,悠悠里巷染书香。小儿才学咿呀语,也诵床前明月光。
8作者:刁厚琢(河北)
唐多令·夜游无锡古运河
烟柳拂清流,画船过古洲。夜初临、灯火盈眸。黛瓦粉墙青石巷,人对对、水悠悠。 靓女踏波柔,吴歌醉了秋。走霓虹、点亮星丘。炫彩梁溪麟凤举,携一梦、最高楼。
9作者:黄玉庭(江苏)
鹧鸪天·读《唐诗三首》怀孙洙先生
回望长安一卷香,好诗捧读雁成行。思乡雨过江南绿,牧笛风吹塞外黄。 怀退士,访蘅塘,烛光灯下鬓凝霜。终将心血留佳作,爱自深情抱大唐。
10作者:刘成卓(山东)
鹧鸪天·过无锡怀孙洙
古老运河洇晚烟,小娄巷里市廛喧。去来吴客两千载,陶醉唐诗三百篇。 寻旧迹,忆先贤。一钩明月照当年。凭窗剪影蘅塘瘦,如豆青灯夜不眠。
11作者:刘君(四川)
沁园春·无锡古运河
吴越明珠,古埠烟波,灵脉韵长。望运河荡漾,舟行画里;石桥拱立,影舞灯旁。岸柳依依,亭台隐隐,枕水人家传说藏。繁华处,忆千年兴废,思绪徜徉。 一朝商道通航,引多少、英才聚此乡。叹米仓盐库,充盈富邑;茶楼酒肆,热闹街坊。曲艺交融,诗书璀璨,史页斑斓绽瑞光。今犹盛,看江南丽景,天下名扬。
12作者:吕昂(江苏)
贺新郎·无锡运河
日暖江山醒。舞长河,绕身如带,照心如镜。东去洗妆收云色,西子依稀留影。千百代,风中掩映。曾见繁花浓似梦,亦时逢迟暮波光冷。流不尽,愈清永。 今朝可喜年华盛。望晴川,平林两岸,浪花千顷。制雅采风铺锦绣,写入梁溪新景。文脉续,同声相应。萃聚一城风流意,任通江达海长驰骋。迎治世,国同庆。
13作者:张惠琴(广东)
望海潮·无锡古运河
环穿金匮,回衔震泽,千年水运繁华。连纵大江,源流伯渎,津漕贾舶交加。波漾碧云遐。记西埠摇橹,流水人家。素壁乌檐,一湾垂映绿窗纱。 今朝意貌犹夸。有清名枕影,桥拱虹斜。摇曳玉波,参差石埠,尤怜古道清嘉。风旆映烟霞。更画栏倚翠,亭馆飞花。长记斯流胜景,豪兴寄天涯。
14作者:罗军民(湖南)
水调歌头·无锡古运河
北接长江阔,南溯太湖悠。源承商末,功载吴地数千秋。商贾凡夫络绎,迁客文人云集,盛况放歌讴。波影映城郭,翠柳伴行舟。 瞻清名,临伯渎,立桥头。粉墙黛瓦,依水居处蕴长留。一路康乾逸事,两岸江南韵致,丝雨诉绸缪。才巷风情好,无锡再回眸。
15作者:叶子金(湖北)
水调歌头·无锡古运河咏叹调
荡起一泓碧,湖海现余澜。古城无数金典,都在渺弥间。世说康乾二帝,几度临流悟道,旬日不思还。锡水万舱米,华夏半江山。 乌篷船,油纸伞,浪花轩。清波滑进市巷,疾桨变柔弦。诗画梁溪在抱,烟雨江南在线,月泊拱桥边。今夜有奇遇,待我枕河眠。
16作者:郑瑞霞(河南)
鹧鸪天·重读1994年版《唐诗三百首》
寻出诗书已泛黄。佐茶翻阅旧时光。春风曾叩童心动,粉蝶犹追彩梦翔。 痴韵律,习宫商。走过卅载话蘅塘。小娄古巷明朝去,沾得枇杷满袖香。
17作者:蔡俊轩(广东)
颂唐诗三百首
摘诗三百见秋毫,岂分布衣和紫袍。
自古文章多敌手,一山更有一山高。
18作者:包松林(江苏)
赞孙洙编选《唐诗三百首》
春暖梁溪映翠烟,一河风雅入云天。
扁舟满载寻常韵,娄巷典藏三百篇。
俊出东南须有继,书行海内尚无前。
清幽小径通苍古,聪颖孙洙读圣贤。
寒暑穷经曾刺股,声名进士喜弹弦。
卢龙知县初相见,府学江宁又几年。
羸弱扶帮频济困,沟渠疏浚复捐钱。
为官沥血黎民福,勤政施仁史籍镌。
淡泊修身归棹处,往来傍竹旧庐边。
梦游渡远腾双翼,晨起登高饮八仙。
骚客流觞多乐事,蘅塘漫稿续文缘。
删繁就简珠玑合,弃涩挑优锦绣编。
取景取情辞易诵,崇真崇善德当先。
抒怀赠故忧家国,对月思乡照石泉。
还与良妻同辑录,且随半夜未成眠。
青灯黄卷功深矣,髯叟蒙童识豁然。
佳句芳菲开次第,大唐气象舞翩跹。
于今犹念淘金手,盛世讴歌正咏传。
19作者:徐毅(浙江)
清平乐·夜游无锡古运河
桨声回荡,夜色轻轻漾。一片华灯初点上,便把星空照亮。 长堤古朴悠长,石桥诉说沧桑。唯有运河依旧,无声流向隋唐。
20作者:梁小萍(江苏)
临江仙·游无锡古运河有怀
千里江南传古曲,河声流入鸣弦。香风与我上游船。杏花飞岸雨,黄鸟逐春烟。 向晚月斜迷远望,诗情灯火同燃。吟哦有梦水天间。此时思退士,小巷拂唐笺。
21作者:赵瑞刚(河北)
沁园春·无锡古运河漫步
金匮千年,一首清歌,一卷美文。是妙诗三百,蘅塘久选;名泉第二,月影长存。古寺鸣钟,平湖击棹,大运波翻日一轮。灵山望,拱蒸蒸曙气,冉冉慈云。 其魂自有鹏鲲,赞泰伯遗风拓梦人。记开来继往,不求礼让;图南向上,何计晨昏?序曲雄浑,强音骀荡,脉动江东别样春。听征鼓,起梁溪变奏,畅想高新。
22作者:闫庆利(山西)
浣溪沙·秋日小娄巷谒孙洙旧居
春误江南秋复深,梦回烟雨湿吟襟。捻须人倚旧光阴。 撷岁遗珠诗暗玉,蘅塘落日字生金。风过小巷遇知音。
23作者:张雪(河北)
沁园春·无锡运河行
一水何清,竟把锡城,漾绿千年。看鼋头流去,把山润秀;禅门淌过,将月磨圆。檐影投波,吴音绕户,两岸人家枕梦眠。桥头坞,更几多故事,装满篷船。 河心荡起涡旋。将过往,又呈现眼前。算彦钧琴曲,应摹幽婉;望舒雨巷,似得清妍。唤起蘅塘,剪裁唐韵,奉出珠玑三百篇。烟波渺,又棹帆送去,驶向天边。
24作者:李亮寅(北京)
读《唐诗三百首》
唐人诗韵出天然,只道编来作等闲。
遍读蘅塘三百首,胜登蓬岛几重山。
江边野老参差是,月下残壶咫尺间。
白发萧疏精气好,晨昏不醉亦童颜。
25作者:林凡(江苏)
望海潮·无锡古运河
北通扬子,西衔震泽,官河南引苏杭。幽巷落花,檐阶枕水,小桥黛瓦山墙。夹岸好风光。二泉名天下,锡惠齐芳。禅寺钟声,蓉湖米市,尽辉煌。 清流长载书香。慕东林雅抱,退士蘅塘。黄埠劫波,文山浩气,丹心忠烈传扬。谈笑看沧桑。飏帆新航道,舟楫千行。且试循依古调,吟盛世篇章。
新诗部分:
一等奖:(1名)
作者:张勇(四川)
读无锡古运河
1
要从运河上涨潮的月光
往来穿梭的舟楫,以及桅杆上悬挂的白帆和涛声
读起,读出它白墙黑瓦的古朴
和翘角飞檐的平仄
把南下塘老街,读成了一首萦回婉转的诗句
用潋滟的波光与起伏的渔火,润色
如果南禅寺的钟声
和东林书院的书声,让古运河荡起了回音
那一定是小娄巷散落的几页唐诗
为古运河缀上了韵脚
让我的诵读,雄浑、辽阔和颤栗
2
读到清名桥时
要像这座石拱桥一样稍稍停顿,回首或伫立
时光像流水一样迂回
而桥洞和波涛倒映的那一轮明月,总是在不经意间
就洇湿了谁风尘仆仆的背影
在和平书场泡一壶茶,听一场戏
让评弹,从指尖上
滑落到我抑扬顿挫的嗓音
3
读古运河,这一阕千古绝句
要像青瓷般澄澈和清脆
突兀的部分,就交给了屋檐下打尖的鸟鸣
如果你从清晨读到了黄昏
月色像河水一般漫过来,用灯火
把游子的背影调亮
用欸乃的方言去读惠山古镇的吴侬软语
用炊烟读它飘散的乡愁
而川流不息的运河,让一座古镇
鲜活了起来,灵动了起来
二等奖:(2名)
1作者:孙大顺(安徽)
运河册页,无锡诗篇
一
晚风又在清名桥上等谁。冬天还未结束
早到的春雨,让一些词语
改变了颜色。云朵可能晚一些抵达
等待就像流水,轻轻擦去时间的旁白
运河叹了口气。1794公里的朗月清风
欣喜与孤独,被记忆的光影打湿
二
灯影迷离,橹声擦过白墙青瓦的民居
仿佛在另一个时空回响
傍河而居,弄堂里的无锡闲话
被月光无限放大,惊动夜晚的星斗
运河不动声色,穿城而过
留下一幅绝版的江南水墨
三
桥是水上的诗。不能老去的水
让桥架起过去和未来。连接繁华与遗址
趁着朝霞万丈,走过跨塘桥
去对岸,拧干水弄堂的湿气
大公桥落在水脉之上,仿佛图书间的插画
被春天一样微甜的情节困扰
四
午后的书码头,阳光一样明亮
人歇巷静,能听到寂静老去的声音
石埠错落有致。古宅也有过崭新的良宵
中国丝业博物馆在右,窑群遗址博物馆位左
丝绸一样平滑的运河居中
砖雕之上的江南水城,总是波光粼粼
五
一座小岛,画在运河中间。像绿色的句号
止不住流水,也不能让自然的
陈述句停顿。喜欢朗读的黄埠墩
让飞鸟有个落脚的地方,为远道而来的
流水点灯。它是水的祈祷词
运河的胎记,人间最璀璨的航标灯
2作者:陈于晓(浙江)
老家的运河
我低声唤醒的伯渎河
像一汪乳名
在无锡古运河的深处
一现,又隐了
隐不住的,是蛙唱
这是哪一年的蛙声
说着米市和漕粮的往事
仿佛清名桥,也坐落在
往昔的光影中。像一弯
苍老的彩虹,荡漾着岁月
古运河的流水
将水弄堂的日子
刷新许多遍。粉墙黛瓦
依然在桨声中错落
在灯影中斑驳
也许,桨声和油纸伞
都不曾划破水弄堂的宁静
声色不动的清名桥
栖居在檐下的家燕
都不过是一滴水墨
晕染出烟雨梦境
春去秋来,一整条古运河
一再地放低自己
谦卑在枕河人家的炊烟里
三等奖:(2名)
1作者:宋春花(河北)
漫吟小娄巷
水弄堂枕着伯渎河
自三千年的酣梦悠然醒转
收藏起黛瓦白墙斑驳的心事
清名桥一弯眼波泠泠
流转着落花与微雨散佚的消息
我踩着晚樱纤薄的足印来寻你
小巷深处稚嫩的声音颂起唐诗
青石板路已被光阴之雨打湿
微小的光泽在晨雾中展开韵脚
码头与石埠归于平仄之后的留白
夜色深处古运河酌满月光下酒
油纸伞隔岸飘浮如萍
几叶扁舟在烟雨空濛里打捞往事
小娄巷摊开被时光反复折叠的线装书
给古运河增一分氤氲的书卷气
墨香萦绕一个囊橐萧然的背影
一只曾“三握邑篆”的手掌
面对彻骨霜寒的围缴
深谙“进退两途,皆为过客”的达观与安然
穷其一生握紧一枚木片的纹路
与掌纹一起蔓延生长
信念不语,燃起不竭的光芒取暖
一个芝兰香馥的女子
盈盈红袖间用爱人的同一支笔
翻捡每一首诗歌有韵的灵魂
如同烹煮一粥一饭
一树木香自飞檐廊廓间甩开竹简帛书
在人世间,高吟着唐诗三百
珠玉似的花朵在运河荡漾无尽的唇语间
弥散千年未竟的芬芳
2作者:刘志毅(上海)
在蘅塘,寻找光
(一)
月光是一把银梳
静静梳理着蘅塘的夜
一盏灯
刺破千年的黑暗
某些字句像金色的鱼
从典籍的海洋中
游入他的指尖
他的妻子
用沉默研磨月光
砚台盛满星辰的叹息
窗外运河缓缓流淌
带走了时间的皱褶
(二)
在典籍的森林里
他们寻找
每一个会发光的音节
像采集露水的人
轻轻掬起那些永不熄灭的萤火
三百首诗在运河岸边生根
扎进泥土在千年的光阴里
长成一片寂静的芦苇
(三)
而今,运河
是一面流动的镜子
折叠出钢铁与玻璃的森林
古老的诗行
和霓虹一起在暗夜里生长
它们依然鲜活
如露水初生
滴落在晨读声中
滴落在每一个
向未来奔跑的瞬间
优秀奖:(5名)
1作者:刘进(陕西)
小娄巷的春雨
小娄巷的春雨仿佛一根根梦幻的银丝一样,
悠悠然飘落在游人的春衣上。
那饱含深情的雨丝穿过千年的时光,
为脚下寂寂的青石砖穿上抚慰的明亮,
飘过了巷子口那默默等待的牌坊,
它把闪光的露珠挂在幽怨的丁香,
它用杏花的柔情融化了我脚步的惆怅。
那沁润我心弦的小娄巷的春雨啊,
从你的温润里,我嗅到了千年前唐诗的馨香,
从你的娓娓诉说里,我感受到了诗人痴痴的梦想。
小娄巷的春雨宛若珍珠断线洒落一样,
洒进了我梦中的华灯初上。
伴随着琵琶的节奏把乐章奏响。
它从江南灵动的天空潇洒而降,
它带着动人的旋律洒进了诗人的吟唱。
它用万紫千红的烂漫馈赠了百花的向往,
它用满含生命力的润泽鼓动了小草的希望。
那浇灌我心田的小娄巷春雨啊,
你把黑宝石的明亮送给了孩子们的目光。
你把那悠远的诗意滴进我们爱诗者的心房。
小娄巷的春雨恰如那古运河岸边的柔柳在春风里飘扬,
像恋人的手抚摸着我的脸庞。
那摇曳多姿的柔柳在小巷的诗韵里摇荡,
它聆听着小巷主人——退士的浅酌低唱,
陪伴着我们无锡那可敬的蘅塘。
啊!蘅塘,你在那漫长的旱季把诗的种子收藏,
你赠送后人的遗产就是那三百首的瑰丽华章。
那牵动我灵魂的小娄巷春雨啊,
你就是我们退士的清癯,我们蘅塘的慈祥。
你走过三百年的古巷,润泽了大地的芬芳。
2作者:傅北生(河北)
有人颂唐诗,起点在伯渎河
在惠山寺里筛选最纯粹的那枚诗意
让梅里的井水里荡起家山的问候
祇陀里最美的炊烟
在钟声中飘向夕阳
李绅的盘中餐里
集聚了那么多的担心
此刻,都在眼前缭绕
我在伯渎河上泛舟
读起蘅塘退士那本发黄的旧书
眼里全是明媚的盛唐
以后多少人怀揣这本书
遥望唐诗鼎盛的源头
出发地依旧是梁溪的运河
每一天的早晨,小娄巷
总被一本线装书叫醒
书卷气弥漫的古运河
笼罩一个大写的无锡
万千人走过,都因为同一本书诗意盎然
临窗看尽《南游记旧》,召命临西
诗意从无锡裂开
从此,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诗书三百
热血的少年,书生意气
让今天的月色里,有诗、有寺、有江流
吟诵的酒杯里
一座城入了画轴
有人颂唐诗,起点在伯渎河
3作者:屈杰(湖南)
从沧海中取出骊珠的人
——怀《唐诗三百首》编者孙洙夫妇
夜,那么静,静得像月光的羽毛
如豆之灯点燃夜色,你搂着唐朝的一钩明月
入梦,太湖的水声流淌着一个民族的乡愁
大唐的风吹动你,吹动你经年的相思
你要摸到沧海深处,骊龙颔下,摸出骊珠来
光着脚,趁着夜色,扎进一片苍茫
搜集天籁,搜集一束束穿越时空的光
千年的马蹄翩跹而过
盛世遥望盛世,水声迢递
如此美好的事物,被一双深情的吟眸打捞
简单而清澈,长印着盛唐的胎记
一粒粒文字,一粒粒清辉,浩浩荡荡
从大唐出发,经历很多个朝代,在无锡小娄巷被改编
从此花雨纷飞,旖旎了东方的天幕
4作者:巢建安(江苏)
惠山古镇印象
一滴雨沿逼仄的水巷寻觅老家
艄公世事练达
向所有游客戏说古今
橹桨不时划出水面旧韵
祭祀的人和被祭祀的人
都已不知去向
徐家祠堂,徐家祠堂
紧闭两扇黑漆的大门
大红灯笼和一把紫砂壶
是茶馆醇厚的包浆
三两个老茶客坐在天井里
穿越前朝而来
一棵百年枫杨被古镇倾倒
将南岸和北岸连接
将古与今连接
在一场新雨后分外妖娆
5作者:詹艳红(陕西)
孙洙与阿炳
二泉映月
三百唐诗
无锡这个地方
叫人欣喜又悲伤
小娄巷孙洙的影子很长很长
他的床前有阿炳曾经看得见的明月光
雷尊殿阿炳住了很久很久
不知道孙洙点燃的香火是否像阿炳的琴声一样绕过大殿的梁
曲好悲
拉扯中道不完人间的疾苦
诗好美
平仄里写尽了人生的感触
两个巅峰
一个文学一个音乐
一个活在康乾盛世
一个活在清末至建国初
在梁溪区
他们隔著新生路相逢
阿炳西孙洙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