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坛讯息
凝聚诗词磅礴力量,奏响时代文化强音

发布时间: 来源: 阅读:
分享到

中华诗词学会主会场


  凝聚诗词磅礴力量,奏响时代文化强音  

  ——中华诗词学会系统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综述  


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这场在我国即将胜利完成“十四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进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关键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10月31日上午,中华诗词学会以视频会议形式组织全国诗词界开展全会精神导学活动,周文彰会长以《党的历史上又一个重要纲领性文献》为题作宣讲报告,机关干部、杂志社人员及各单位会员、各专业委员会和长青诗社代表共800余人分别在北京主会场、各地分会场及腾讯会议终端同步聆听,奏响了诗词界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序曲。

高屋建瓴:导学报告锚定诗词工作新坐标

周文彰会长的宣讲报告从六个维度系统解读全会精神,既有政治高度又有实践温度。他首先阐明全会重大意义,强调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是“我党历史上又一个重要纲领性文献”,其“指导方针科学精准,发展目标清晰明确,任务举措求真务实”,为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行动指南。报告中,周文彰对《建议》三大板块、十五个部分、六十一条内容进行框架性解析,重点阐释了“五个以”“两个推动”“一个确保”的要求、“六个坚持”的原则,以及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国内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乡村振兴、区域发展、文化建设、民生保障、绿色发展、安全发展、国防建设等十二个方面的重大部署,使参会人员对全会精神有了全景式认知。

文化建设是本次导学的核心聚焦点。周文彰指出,《建议》中关于文化建设的部署“为诗词工作拓展了新空间,提出了新要求”。他强调,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特别是文化建设部署,不仅是全党全国的重大政治任务,更是中华诗词学会的政治责任。“要通过诗词创作与传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实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一论述为诗词界明确了使命担当,也为传统文化赋能现代化建设指明了路径。

上下联动:全国诗界掀起学习新热潮

中华诗词学会的导学活动迅速在全国诗词组织中引发强烈反响,各地诗词组织纷纷设立分会场同步学习,并结合地域特色开展专题研讨,形成上下联动的学习局面。

河南分会场以“以诗为媒传精神”为主题展开热烈讨论。终身荣誉会长何广才以周文彰会长诗作“一声闭幕响云天,顿觉千斤担上肩。待把蓝图研学后,灯前一宿未成眠”为例,这首诗好就好在提出“政治抒情诗要实现政治表达与艺术审美的有机统一”,呼吁全省诗人向精品化创作发力。会长马海盈提出四点倡议:深化理论学习增强“四个认同”、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重大主题创作精品、以诗词培育核心价值观、加强青年诗词人才培养。这些举措将全会精神与中原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展现了河南诗界的实践自觉。

山东诗词学会赵润田会长在组织学会听取周文彰会长宣讲导学后,对全省诗词界进行了再动员。他强调,对于学习贯彻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工作,一是提高认识,深刻领会四中全会重大意义;二是要精心组织,务求学习实效;三是要以四中全会为动力,全面完成全年工作任务。

河北分会场在学习后立即作出部署。会长郭羊成提出“三个聚焦”:聚焦全会精神全面学习,印发通知组织全省诗词组织专题研讨;聚焦文化建设重点任务,推进诗词“七进”工程和校园诗教;聚焦协会职能定位,制定河北诗词“十五五”发展规划。常务副会长梁剑章强调,要“迅速掀起学习热潮,让全会精神在燕赵大地诗词创作中落地生根”。

黑龙江省组织泰来、宝清等多个中华诗教工作搞得好的市县及各地市诗词组织集中学习。会长胥春丽表示,将把学习心得转化为创作动力,计划通过视频展播形式推广优秀学习成果。参会的基层诗社代表普遍认为,周文彰会长对文化建设的解读“让我们找到了诗词服务大局的切入点”,下一步将围绕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等主题开展采风创作。

学校诗词教学与研究工作委员会积极响应学会要求,组织副秘书长以上干部全程参会。常务副主任李韶彬表示,将把全会精神融入诗词教学体系,“通过课堂教学、校园诗会等形式,培养青少年的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为传统文化传承注入青春力量。

安徽省诗词学会、湖南省诗词协会、湖北省中华诗词诗词学会、香港诗词学会和中华诗词学会法律界诗词工作委员会、乡村诗词工作委员会、长青诗社等单位,也都开设分会场,组织了统一收看学习。

凝心聚力:奏响诗词赋能文化强国建设新号角

此次全国诗词界的学习活动,不仅是一次思想上的集中充电,更是一次行动上的战前动员。这次宣讲导学活动的鲜明特点,一是全会闭幕后即组织了学习,响应迅速、行动敏捷;二是以视频会议为载体,采用“北京主会场 + 各地分会场 + 腾讯会议终端”同步模式,受众面广,形式得当;三是在进行全会精神总体宣传的基础上,着重对文化建设相关内容进行解读,聚焦准确,重点突出;四是既有统一导学确保准确把握精神实质,又有结合各自特点的研究讨论,形式活泼,效果明显。

通过此次宣传导学,全国诗词届对于诗词工作在赋能文化强国、确立文化自信上有了新认识、新方向、新动力。正如周文彰会长在导学结尾所言:“诗词是中华文脉的重要载体,也是凝聚民族精神的文化纽带。”这次学习活动推动了全会精神的在诗词界的传播,也动员了诗词界为文化强国建设进一步贡献力量,发挥诗词的时代价值。从京华到地方,从诗坛名家到基层爱好者,百万诗词人正以“丹心育诗魂”的赤诚,将全会精神融入平仄格律,用笔墨丹青书写新时代的奋斗华章,为文化强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诗意力量。


香港诗词学会分会场


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分会场


河北省诗词协会分会场


湖南省诗词学会分会场


河南诗词学会分会场


安徽省诗词学会分会场



(武立胜供稿)

在线人数:1756今日访客数: 87233今日页面浏览量: 302981总页面浏览量: 169177242

办公室:(010)66110906会员部:(010)66110720  (010)66110906理论评论部:(010)64029139诗教部:(010)66519540培训部:(010)66156739网络信息部:(010)66079545账务室:(010)66081124

学会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八条52号三楼中华诗词学会 邮编:100007 京ICP备1904443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37号

《中华诗词》杂志社:办公室、发行部:64068289编辑部:64068468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八条52号二楼《中华诗词》杂志社;邮编:100007投稿电子邮箱:zhscbjb@163.com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