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诗坛讯息列表
【宁夏诗词学会】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诗文作品选

发布时间:        阅读:次      
分享到:


宁夏诗词学会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诗文作品选



怀念毛主席


魏康宁

驱霾破雾探新天,涉水爬山克险关。

奋斗终身寻富路,呕心沥血唤民安。

一生坎坷多磨难,两袖清风立世间。

绩伟功丰谁可比,人民仰望见高山。

 

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

张嵩

八十岁月倍觉亲,话语依然是诲音。

雨雪涵涤情切切,风霜激荡意真真。

心连大众常明志,笔写人民不忘根。

一片初衷千水活,吟诗作画自含金。

 

 

[双调·折桂令]重温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

闫云霞

    是灯塔照亮前方,双百芬芳,两为铿锵。窑洞微光,厅堂交响,老幼京腔。迎酷暑演咱牧场,冒严寒慰问边防。掌舵开航,立命兴帮,时代担当。

 

[正宫.塞鸿秋]·《讲话》咏怀

白林中

一从讲话传天下,文坛创作乾坤大,采风入夜农家榻,民间甘苦心中挂。回眸鱼水情,八秩如长画,而今更把征鞍跨。

 

 

风入松·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作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

李玉民

振聋发聩若洪钟,引领启征程。开天辟地独一策,便赢得、满目春风。笔扫千军堪赞,歌台舞榭真红。    高瞻远瞩越时空,精髓永传承。光芒万丈初心在,八十载、伟业恢宏。艺苑繁花如锦,文坛虎跃龙腾。

 

纪念《讲话》发表80周年

邓成龙

八秩雄文启万家,双联寄语唤群葩。

人夸艺苑春光好,更喜神州绽百花。

 

 

延安文艺座谈会八十周年纪念

马翚

宝塔山头晓日生,风云散去见初晴。

文成伟论千钧重,声振丹心一座倾。

赖有天光辉艺海,直教花树满春城。

慧灯不共星霜老,更引仙舟万里行。

 

纪念毛主席《讲话》发表80周年

潘万虎

龙腾华夏脉承传,千古文情富大寰。

宏论经时通胜境,雄诗得道拔高贤。

青丝携抱心中梦,花甲登临世外源。

感喜骚坛开广道,云梯助阵向峰巅。

 

延安文艺座谈会有感

丁玉芳

回眸八秩云烟过,曾记延河鲁社风。

热血英才终赤胆,挥毫领袖舞长旌。

篇成艺术逢甘露,会要文章厚众工。

旧事萦胸皆往矣,初心不忘九州同。

 

延安讲话精神

许东君

黄河交响传南北,转战太行慷慨情。

万类争鸣开艺境,百花齐放务工农。

雄篇似雨拔春笋,讲话如钟奏晓声。

宝塔流金谱时代,文坛八秩越高峰。

 

纪念讲话精神·为孤残儿童送文艺有感 

许金平

阳春三月过村东,欣眺郊林玉色蒙。

娓娓歌声飘素院,纤纤嫩叶沐清风。

丹青细写娇儿面,翰墨方书幼子功。

惜别长挥凝望处,乌瞳依旧在心中。

 

满庭芳·重温毛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

刘虎

文苑生辉,百花齐放,人间尽揽春光。龙吟虎啸,歌舞动城乡。更有诗词笔墨,犹桃李,竞吐芬芳。开民智,求真务实,破浪启征航。    辉煌。皆感念,毛公遗训,情意深长。教诲如春风,指引前方。筑就精神根脉,软实力,永耀光芒。挥神笔,宏图描绘,追梦谱华章。

 

念奴娇·纪念《讲话》80周年

李宁善

 激流奔涌,浪滔天、涤尽陈规殷鉴。掌上春秋圭臬在,”“”典范。才子佳人,帝王将相,角色当轮换。工农登场,别开文苑生面。    重阅云锦天章,通篇新理念,含经诒典。深入基层常实践,入党誓辞相伴。工厂农村,高原哨卡,矿山均踏遍。中华崛起,百花齐放争艳。

 

学习5.23”讲话有感

邹鹏

延安讲话似春风,文艺花开遍地红。

源自工农歌大众,根植故土颂英雄。

笔融工矿千城秀,墨润湖田万户丰。

今日中华新崛起,重温两为写初衷。

 

纪念5.23”讲话80周年

何晓晴

八十年间月自明,咨令一纸破冰声。

人心苦乐皆民意,大道争锋恰对枰。

俯仰千言旗帜劲,纵横四海悉遵笙。

再无南北风过耳,文运汤汤济国荣。

 

纪念毛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

易荣球

洗心还凭延河水,革面朝着宝塔灯。

旧时文风一扫去,今日笔书工农兵。

方向乃是正能量,基因红色薪火承。

文艺燕舞出新彩,诗国莺歌唱大风。

 

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发表80

张海生

岭上明灯八十年,巍巍宝塔屹岿然。

百花争艳苍穹映,五月凝辉大地妍。

天下文章真善美,神州艺象孝英贤。

源头活水工农士,领袖古今开座谈。

 

纪念毛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

钱守桐

风雷一笔写天红,铁血挥豪润大同。

唤起沉浮吹号角,山河一统展兴隆。

 

 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

郭佑

未尽余音犹在耳,文风星火为民燃。

芳菲百态随春放,艺苑多姿遍地欢。

深入生活集养料,学习讲话振吟坛。

航程万里从头越,宝塔清辉照曙天。

 

重读《讲话》精神

朱进国

主席《讲话》拨云天,面向人民永是源。

普及提高相依赖,文艺批评献真言。

思想精深求理性,艺术精湛兴艺苑。

依美规律来创造,风正杨帆谱新篇。

 



 

重温讲话精神 感悟伟人情怀

——兼论新时代古典诗词创作的人民性

邹慧萍

  80年前,毛泽东主席在那个景色秀美的偏僻山村——延安杨家岭召开了一个至今都光芒四射的座谈会——延安文艺座谈会。在这次座谈会上,毛泽东主席发表了著名的演讲,旗帜鲜明、掷地有声地提出了文艺的“立场问题”“态度问题”“工作对象问题”“工作问题”“学习问题”,并斩钉截铁地回答了文艺工作“为谁服务”的问题:“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我们是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党的立场、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从事文艺工作的。”“我们所写的东西,应该是使他们团结,使他们进步,使他们同心同德,向前奋斗,去掉落后的东西,发扬革命的东西,而决不是相反。”就像几年后他站在天安门城楼上高呼的那样:人民万岁!“人民”这个词语成为共产党和共产党人心中最为切近最为亲近最为有热度的词语,“人民”所代表着的内涵成为共产党和共产党人为之浴血奋斗的初心和使命。

 8年前,在首都北京,清风送爽的金秋十月,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艺工作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正如他在讲话中总结的那样,这里“群英荟萃、少长咸集”荟萃了当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艺工作者,既有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也有初露锋芒的新人。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新时代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地位、作用和重大使命,创造性地回答了新时代事关文艺繁荣发展的一系列带有根本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对在新时代做好文艺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并深情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

 重温两个讲话,感悟两位伟人的伟大情怀,我们发现习近平同志的讲话与毛泽东同志《讲话》一脉相承,把文艺创作的“人民性”放在重中之重:“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文艺要热爱人民”“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这些饱含深情的话语再次阐述了共产党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那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中华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瑰宝,具有深厚的“民为邦本”的民本创作传统,从最古老的诗歌《弹歌》开始,反映人民生活、抒发人民情怀、关照人民所愿就成为诗词创作的永久性主题,不论是来自民间的“国风”还是文人创作的诗词歌赋,能够流传千古而且经久不衰的作品都是和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所谋所愿意气相投、血脉相连。

 在新时代,如何让中华古典诗词这种艺术形式更好地实践、传承和弘扬“人民性”精神,“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是摆在所有古典诗词创作者面前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深厚土壤,在新时代只要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篇“大文章”,就一定能够让中华古典诗词这一传统文化瑰宝大放异彩。

 第一,新时代古典诗词的创作指向应该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紧密联系起来。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悠久而灿烂的文化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犹如“润物无声”之细雨,涵养、滋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爱国主义精神是古典诗词贯穿始终的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灵魂,更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精神源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所蕴含着的爱国家、爱民族、爱人民,讲风骨、重气节,向往未来,追求光明的豪情壮志、磊落胸怀,闪耀着伟大的民族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前仆后继、坚持不懈、砥砺前行,成为谱写更加辉煌的壮丽史诗的底气和血脉。

 无数为人民的幸福和民族复兴抛头颅撒热血的仁人志士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叶剑英、董必武、陈毅、陶铸、吴玉章、林伯渠、谢觉哉以及方志敏、叶挺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更以他们气势磅礴、胸怀坦荡、青锷柱天、四海翻腾的诗篇开创一代诗风,为革命文化注入了灵魂和血肉,做出了卓越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幸逢这样的新时代,每一个有情怀的诗人都不应该放弃对于这个时代的讴歌和颂扬,都不应该放弃对这个时代礼赞和歌唱。

  “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习近平《念奴娇·追思焦裕禄》)这首情真意切、质朴动人,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文学艺术“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的具体实践和体现,是当代共产党人的明志篇”,更是指引当代古典诗词创作的旗帜人生自有诗意,时代呼唤着中华民族新时代的新史诗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诗人应该自觉地成为时代的歌者,光明的歌者,理想的歌者,追求的歌者,人民的歌者。

 第二,新时代古典诗词的创作指向应该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紧密联系起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如何反映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何讲好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只有走进群众、深入群众、扎根群众才能写出真正反映人民心声的好诗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教导的那样:“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最近有几位农民和农民工朋友的古典诗词创作引起了诗词界的广泛关注和点赞。并在《中华诗词》、《星星诗刊》、《诗词家》、《中华辞赋》等国家级的大型刊物上推出,这种现象也说明古典诗词创作呼唤着活色生香的现实生活,呼唤着带有汗水和泥土的鲜活味道,而躲进象牙塔里的“文人创作”却因为它的“阳春白雪”而“曲高和寡”。

  “荒野工棚简易房,竹排铺地便为床。三更月色穿窗户,心绪无由到故乡。”(《宿工地》孙守华)

  这首名为《宿工地》的绝句是一位名叫孙守华的农民朋友写的。没有实实在在的打工生活,无法想象他能写出这样感同身受情景交融的诗来。

  “风也翻来雨也淘,捡拾废品换微钞。为铺儿女求学路,何惧人间冷眼瞧。”(《拾荒者》(新韵)薛俊东)感叹风也翻来雨也淘,捡拾废品换微钞。”的现实生活,更感叹他“为铺儿女求学路,何惧人间冷眼瞧。”的眷眷父母之心。

  “为点薄薪不忍归,逢节仅靠视频陪。抱砖工地万千次,抱崽家中能几回?”(《打工念儿》薛俊东)抱砖万千次,抱崽能几回?非亲为者不能言也。

  “劈山开路岂言难,奋臂登高眼界宽。即便男儿时不济,今朝也造一重天。”《打工吟》薛俊东)“今朝也造一重天”豁达之中有酸辛,酸辛之外见胸襟。因此这位来自山东临沂农村的漂泊打工仔薛俊东就被誉为农民工的知心人”而非别人。

  “新时代古典诗词的创作指向应该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紧密联系起来”必须“身入”,更要“心入”、“情入”。

   第三,新时代古典诗词的创作指向应该和构建美好社会生态、构建美丽中国紧密结合起来。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中华民族古已有之的独特审美意识。以陶渊明为代表的东晋田园诗派,以谢灵运、谢朓等诗人为代表的南朝山水诗派,以王维、孟浩然等诗人为代表的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为后代山水田园诗和山水共存、和谐相处的理想生活奠定了审美基础。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图景,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绝不是倡导田园牧歌式的避世、隐居生活,而是我们党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呼应人民群众期待、反映党的执政理念的重大战略选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不仅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关系着人民的福祉、国家的兴衰和民族的赓续,还影响着全球生态安全乃至世界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必然选择;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推动全球环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举措。

  因此,古典诗词创作者要充分理解党的政策、精神,充分把握“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构建和谐生态、美丽中国的重大意义,用自己手中的笔描绘出“现实家园的生态之美,理想家园的精神之美”,要以笔为犁,引导人们播种生态和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种子,收获生态美、自然美、生活美的果实。

  第四,新时代古典诗词的创作指向应该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大同世界的理想天下紧密结合起来。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就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全球治理、人类发展所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文化养分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之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充分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世界大同协和万邦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天下观,也是中国和平崛起、跻身世界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佳战略选择。充分展示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歌颂友善、睦邻、宽厚、仁爱、和谐正是新时代古典诗词创作者对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全球治理、人类发展所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积极践行。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在全球抗疫的过程中,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全球治理、人类发展所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成为人类最真挚的呼唤,言简意丰中华古典诗词成为人们最美好的表达。

注释:

①②③: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5)

④⑤⑥⑦⑧⑨⑩?: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2014年10月15日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论述摘编》(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70页)

?:二〇一三年九月七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并回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在谈到环境保护问题时他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学会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北京中路文化城伍区柒栋121号

邮编:100007邮箱:nxscxh2018@163.com联系电话:

京ICP备19044437号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37号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

中华诗词学会
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