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讯
7月28日止,省学会红工委,8月值月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在委员钱永泰、周立冰,及时积极努力下,已全面完成。
收集整理中,安顺市诗联学会会长葛剑等,及时协调组织,积极联系转传文图资料。
【 同题咏记 】
钟支琼
弄染结盟
布依骄子陆天祥,劫富济贫帮老乡。
弄染结盟跟党走,丹心碧血洒黔疆。
红 军 桥
拆石断路御敌追,河岸屯防足印随。
杨武猛邦存记忆,红军桥上彩云飞。
靳 明
烈士陆瑞光
丰碑不朽史辉煌,铁骨铮铮陆瑞光。
劫富扶贫真义士,援红反蒋实忠良。
旌挥游击千余卒,血歃联盟四八乡。
冷眼刀丛何所惧,忠心一片向朝阳。
弄染结盟
大义深明陆瑞光,援红重任挺肩扛。
胆肝相照名千古,生死同盟血一腔。
捷报频传东道主,丰碑永立北盘江。
初心不忘诗魂铸,弄染从兹无塞逄。
烈士王若飞
少小离家本有因,箧中书剑岂封尘。
勤工俭学重洋渡,救国寻方大志伸。
樽俎折冲谁匹敌,沙场倚马自如神。
丰碑已把雄魂铸,彪炳千秋启后人。
文世泉
弄染结盟
弄染结盟云雾横,瑞光大义早成名。
清流汨汨歌豪杰,古木森森杀敌营。
民族英雄签协定,红军首长出奇兵。
北盘江上波涛吼,却喜同心做弟兄。
张秋会
〔中吕·苏武持节〕王若飞故居
先生自信,关山常进,风霜雨雪无停顿。用红心,扫红尘,红花不断排香阵,多少芬芳传后人。家,十亿春。国,十亿春。
朱明亮
烈士陆瑞光
布依兄弟重交情,弄染结盟战紫宁。
星火燎原兴盛世,一杯清酒敬英灵。
杨明生
谒王若飞故居
白墙青瓦矮平房,家具原陈古色香。
绿翠松竹呵宝地,醇风沐育好儿郎。
其 二
英雄自幼质如钢,立志发蒙舅父帮。
润土青苗逢雨露,经霜历雪长成梁。
其 三
庄严展馆建居旁,先烈光辉史料详。
恰似红灯前路照,启迪后辈永明航。
其 四
塑像安然气度昂,英雄遗志励家乡。
黔中福地祥云涌,百业欣欣胜大唐。
朱世杰
烈士王若飞
韶华重洋真理求,男儿报效壮心留。
襟怀社稷抟鹏志,唤起同胞争自由。
为给黎明铺坦路,甘将热血谱春秋。
忠魂旷世丰碑铸,励后精神强九州。
文世禄
诗咏弄染结盟
弄染花红世代香,布衣更有好儿郎。
长征义与人民爱,古寨情斟战士觞。
救国保家能反蒋,兴乡耀祖敢屠狼。
天军北上筹谋事,日月融昭陆瑞光。
马呼文
烈士陆瑞光
弄染结盟计策彰,深明正义抗奸狂。
济贫劫富一方盛,救苦扶穷多地昌。
捍护红军驱蒋匪,防维赤胆战黑帮。
布依烈士民族耀,敬缅英魂使命扛。
鹧鸪天·扬武红军桥
战转途经气势昂。红军桥上闪光芒。传承浩气春常在,赓续雄风永世芳。
//
严纪律,令遵章。真情感化遍村乡。惜离踏马长征路,书写丹青著锦章。
临江仙·先烈王若飞
青少离家留日法,熏陶正义效邦家。忠诚赤胆走天涯。救民危难处,豪敢斗鲸鲨。
//
献计深谋明胆略,蒋营谈判智灵华。我悲空罹远登遐。英姿依旧在,卓伟傲云霞。
罗贞宪
弄染结盟
长征路险最艰辛,恶匪妖言蛊惑人。
岂料红军风纪正,结盟弄染誓情深。
联咏王若飞
少年怀大志,离安入筑,寻求新知谋崛起;
关山度若飞,出国旅欧,探索真理奋自由。
其 二
临危不惧,笑将牢笼当淋浴,强身健体;
视死如归,乐把虎穴作战场,逼蒋促和。
黄安红
鹧鸪天·咏安顺红军桥
桥上英雄战寇倭,相融鱼水荡情波。布衣黎庶援秋谷,战士伤员渡汛河。
//
装备少,信心多。豺狼到了送亡歌。枪林弹雨身无恙,岁月烽烟意志磨。
〔双调·风入松〕弄染结盟(联章)
镇宁真汉易和融,苗侗尽当兄。红军布告连群众,共呼吸鱼水情浓。均分谷粮温雪冻,黎民称赞那身戎。
开村迎客汇长龙,鼓号震苍穹。欢歌笑语飘街弄,布衣红军目标同。留枪赠旗传火种,山花惊艳庆新功。
张蓉昶
啰唝曲·弄染结盟
烽火旌旗日月高。结盟反蒋打奸豪。统一战线传佳话,共死同生大义昭。
王玉贵
红军过弄染
贵水黔山立大功,乾坤扭转在遵城。
中国革命开新路,弄染结盟好证明。
烈士王若飞
应运而生为继仁,英雄自古有嘉勋。
初学就立终身志,伟绩丰功位百人。
韦文楷
党史辉煌
历尽沧桑党健强,狂澜力挽拯中殃。
战旗飘荡歼敌遁,星火燎原斩寇降。
集聚延安谋远志,合兵遵义扭征航。
建国雄伟华辉耀,屹立乾坤势奋扬。
王建学
烈士陆瑞光
六马英雄陆瑞光,鲜明大义为国殃。
红军路过交朋友,蒋匪怀仇记脑堂。
弄染结盟传火种,山乡互助送机枪。
民族政策垂千古,青史留名似艳阳。
刘如学
鹧鸪天·先烈王若飞
智勇双全王若飞,为民打算树丰碑。延安剿匪良谋献,重庆开言蒋梦摧。
//
横心战,劲敌悲,若干来犯尽无回。功勋卓著人称赞,曲指滇黔独占魁。
鹧鸪天·弄染结盟
血性男儿陆瑞光。济贫劫富不彷徨。狠驱白匪出山寨,喜纳红军入故乡。
//
签协议,定规章。共擎赤帜斩豺狼。以身殉国英雄志,不朽丰碑万古扬。
苏登佑
弄染结盟
红军北上进程中,弄染结盟撼太空。
先烈神魂能负重,平安岁月更峥嵘。
张 毅
王若飞英魂长留人间
立志为民来打算,持戈跃马度平生。
长空遗恨忠魂在,光耀千秋帜永擎。
渔歌子·青史留名
西秀山前育若飞,毕生为民树丰碑。执健笔,整戎衣。留名青史闪光辉。
鹧鸪天·缅怀王若飞
安顺城中出俊男,五湖四海战犹酣。制文皆是无遗策,秣马依然有豹篇。
//
西欧索,内蒙殚。赴渝谈判望民安。初心不改平生志,遗恨茶山使命传。
〔中吕·山坡羊〕王若飞旧居
黔中佳地,王族豪士,为民打算冲天志。正征衣,不屈膝,风潇雨晦情难逸,国泰民安心自喜。妮,来拜揖;耆,来拜揖。
〔双调·折桂令〕红军桥
红军千里征尘,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最喜他)高举红旗,指挥队伍,解放人民。买卖公平热忱,助人厚道殷勤。为把敌擒,功绩长吟,浩气长存。
蒙 明
缅怀王若飞
中华骄子若飞君,赤胆忠心为庶民。
身殉茶山存浩气,晚生追忆泪常淋。
阙光忠
壮士陆瑞光
一代豪杰陆瑞光,满腔热血洒黔疆。
丰功伟绩昭天地,烈士英名万古芳。
王若飞故居
取义成仁志既酬,一生心血为民谋。
神州已是花红遍,万古千秋美誉留。
韦光兴
追忆弄染结盟
弄染原非大地方,一盟震世誉声扬。
军民立下同心誓,共抗敌顽刻史章。
黄祖贵
军民鱼水情
弄染结盟青史传,军民抗战谱雄篇。
飞机大炮浑无畏,小米步枪歼恶顽。
杨昌明
清平乐·烈士陆瑞光
镇宁古地,饱受军阀戏。领袖瑞光推起义,保境安民壮举。
//
结盟弄染声威,和衷反蒋敌追。脱摆重兵围剿,千秋青史名垂。
刘庆信
弄染结盟
弄染结盟意义深,布依融入大家庭。
同仇敌忾红旗举,反蒋逐倭斗劣绅。
红军在安顺
右路红军过镇宁,五申三令纪严明。
宣传政策帮群众,遵守规章不扰民。
订立联盟同反蒋,团结抗暴助乡亲。
送枪送弹扬旗帜,留下伤员播火薪。
王兴刚
弄染结盟
弄染结盟在镇宁,瑞光不忘为民情。
坚决革命心有梦,农奴翻身笑脸迎。
红军在杨武乡
杨乡百姓误红军,反动宣扬掠抢焚。
相处得知明纪律,人民信任立功勋。
大迂回战略
前方敌队在袭击,战略迂回为转移。
保住兵民得胜利,凯歌唱响贺嘉绩。
程昭德
英烈陆瑞光
红旗领路走苗乡,礼赞英豪陆瑞光。
古寨情浓迎远客,铜锣韵雅挹琼觞。
胸存大义丹心谱,剑扫昏霾浩气扬。
弄染结盟传火种,军民携手打豺狼。
王得声
弄染结盟
山高路远遇知音,反蒋结盟意义深。
黑暗急需星火亮,艰难最懂友情真。
举戈共誓除残暴,与子同仇救苦民。
鱼水源头察过往,团结奋斗永传薪。
杨 玲
弄染结盟
村中三頋成佳话,速渡盘江利战机。
反蒋为民同道路,结盟一纸造传奇。
壮士陆瑞光
镇宁弄染好儿郎,义举结盟正气扬。
革命舍身浑不怕,助军过境向前方。
联咏先烈王若飞
终身使命,华夏复兴求理论;
一切为民,茶山遇难铸丰碑。
陈廷胜
王若飞烈士陵园
烈士捐躯地下眠,英雄浩气壮人间。
常怀先烈为民志,现代强国把力添。
李玉万
今朝弄染
弄染今朝大不同,青山绿水旅农红。
瑞光烈士绩何在,尽显乡人笑脸中。
史月华
联题布依豪杰陆瑞光
弄染结盟传火种,功昭日月;
镇宁革命卫家园,气壮山河。
王盛坤
烈士陆瑞光
弄染英雄陆瑞光,深明大义反蒋王。
红军礼请过龙里,寨主恭迎越本乡。
号召青年当战士,铺排肉食犒征郎。
布依领袖开先路,部队平安去远方。
漆章瓊
鹧鸪天·弄染结盟
恶煞凶罴盗世欺。揭竿起义共传檄。仁人志士驱国蠹,众望丹心盼圣虞。
//
播火种,赠军旗。四十八寨打游击。民族兄弟同踔厉,关岭盘江共御敌。
吴应麟
读王若飞狱中给铭兄的信
人间地狱困幽囚,沙漠胡杨任虐抽。
不效长沙终日叹,唯思壮志几时酬。
前途看定精神振,身体折虚浩气遒。
枕上听闻军号响,魂飞疆场报国仇。
【 红军足迹 】
杨武乡,桥忆军民
》》背景导入
1935年,红军到达贵州时,一路上不断遭到国民党部队袭击,为了革命的胜利,毛泽东同志决定采取大迂回的战略方针,将红军部分队伍向云南方向转移,吸引国民党注意,以保证红军主力部队西移的目的。
向云南转移的红军队伍,经过安顺杨武乡并在杨武乡住了3天2夜。
》》红军在杨武乡
由于当时信息闭塞,加之国民党的恶意抹黑,导致杨武乡的百姓对红军形象产生误解,决定一边准备组织人员躲避,以免发生意外,一边观其动静,视情况变化,决定是否进行反抗。
在民众与红军短暂相处后,发现并非如国民党所说的红毛绿眼睛、见人就杀、抢人财物、抓兵拉夫等。事实恰恰相反,红军每到一地,纪律严明,买卖公平,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损坏东西照价赔偿,用铁的纪律赢得了家乡人民的信任。
》》红军桥的由来
红军经过当时的杨武乡猛邦村鱼良坝大桥时,为防止敌人的追赶,将桥面上的一些石板拆掉,并在桥的对面修筑了工事,准备利用这里有利的地形,与敌人展开战斗。但由于种种原因放弃与敌交战,修建的战斗工事,就没有发挥其作用。
后来为了纪念红军,鱼良坝桥就被老百姓们改名为“红军桥”。
王若飞烈士故居
王若飞故居位于安顺市西秀区北街174号,故居座东向南,由门楼、过道、朝门、正房、对厅房、西厢、影壁。王若飞,1896年10月11日,生于贵州安顺城北。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家、著名“四八”烈士,1896年10月11日生于贵州安顺城北。
1931年,任中共西北特区委书记,在延安时期,历任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统战部长、宣传部长、十八集团军延安总部副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华北华中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中央党务研究室主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等职。
故居旁边新落成的王若飞故居陈列馆,以“一切要为人民打算”的若飞精神,作为布展主线,展览图片资料125幅,实物资料47件,辅以现代声光技术、多媒体和绘画雕塑艺术等形式,更为直观和全面地展现王若飞在各个不同时期的经历和参与的重大历史事件。
》》故居位置
安顺市中华北路174号的王若飞故居,占地1900平方米.清代早期建筑,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由正房、南北厢房和对厅房组成的明清四合院,院内铺以红板壁、木窗户、石级阶梯,设有石砌花坛、鱼池等,全屋属于木结构小青瓦建筑,颇具古朴雅致之风。故居匾牌由聂荣臻元帅题写。
南北厢房里陈设着部分王氏祖传清代家具实物及王若飞青少年时期在日本、法国留学时进行革命的活动资料,与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一起工作时的照片、通讯手迹,重庆谈判时所穿衣物,遇难后党中央和中央领导的悼词,部分爱国将领、民主党派知名人士题词、挽联及有关王若飞的书籍,出版物等。
故居旁边新落成的王若飞故居陈列馆,以“一切要为人民打算”的若飞精神作为布展主线,展览图片资料125幅,实物资料47件,辅以现代声光技术、多媒体和绘画雕塑艺术等形式,更为直观和全面地展现王若飞在各个不同时期的经历和参与的重大历史事件。
王若飞故居,于2008年4月20日起,正式对外免费参观。
》》故居简介
王若飞故居位于安顺市内若飞大道北道中段东侧。是我国老一辈革命家王若飞出生和居住过的地方。故居始建于清代,王若飞曾祖父所建,1982年对外开放。故居临街,经过道进朝门入四合院,院内铺以方形石板,有石砌花坛、鱼池等,房屋为木结构小青瓦建筑,具有清代民居风格。
现存部份家具实物及若飞青少年时期在日本、法国留学时进行革命活动资料,与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一起工作时的照片、通讯手迹,重庆谈判时所穿衣物,遇难后党中央和中央领导的悼词,部份国民党要员、爱国将领、民主党派知名人士题词、挽联及有关王若飞的书籍,出版物等。王若飞故居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历史沿革
王若飞故居是我党久经考验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王若飞同志诞生和度过童年的地方。故居占地面积1900平方米,由朝门、过道、门楼、正房、南厢、北厢、对厅房等建筑组成,是典型建筑均为木结构小青瓦建筑。建筑年代为清代早期,距今有二百多年历史。
1982年2月,为纪念王若飞同志,贵州省人民政府将王若飞故居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王若飞故居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5年2月,国家十三个部办委公布王若飞故居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新中国成立后,故居的南厢房、北厢房和对厅房曾划归房管部门管理,由此,住进了几户外姓人家。但不时有人前来故居凭吊,寻找烈士的踪迹。当地政府考虑参观故居等因素,几户人家又搬出,恢复故居旧貌。
“文化大革命”开始,一大批老红军、老干部、老革命被打倒,故居又变得冷清凄寂。直到1986年,家乡人民为了纪念安顺人民的骄子王若飞,成千上万父老乡亲和少年儿童,纷纷踊跃捐款,在烈士家乡的虹山湖畔为若飞塑了一尊大理石雕像,供后人参观瞻仰。
1991年,在王若飞遇难45周年之际,家乡政府又一次拨专款对王若飞故居进行修缮,并派专人外出收集王若飞史料,对故居进行布展陈列,让世世代代永远缅怀烈士的伟绩。并把4月8日确定为王若飞故居的开馆日。这天,中共中央和省地市各级领导、王若飞生前战友、亲属共计三百余人参加了开馆仪式,并参观了王若飞故居。聂荣臻元帅为故居的开馆还亲笔题写了故居匾额。中央领导李鹏、王震、薄一波等送来了为故居开馆的亲笔题词。中央和省、地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宣传报道。
2005年,在若飞同志遇难59周年之际,安顺市委、市人民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关心若飞故居工作,多次到故居开展工作调研,再次派专人外出收集有关王若飞史料,并在4月8日之前,对若飞故居的陈列布展重新调整,进一步充实、丰富展陈内容,发挥王若飞故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的功能。经过改版、调整,王若飞故居现展出王若飞同志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图片125幅,实物资料57件。待王若飞陈列馆建成后,将有更多的图片和资料展示给后人。
学党史:布依豪杰陆瑞光
长征期间,党把民族工作放在首要地位,结合我国少数民族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正确的民族政策,做了大量的民族工作,所经地区少数民族群众的拥护、支持和帮助成为了决定红军长征能否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
红军长征途经镇宁时,与布依族农民领袖陆瑞光签订反蒋协定,史称“弄染结盟”。给布依族群众留下枪枝弹药,赠军旗、贴布告、写标语,传播了革命的火种,得到镇宁各族人民的拥护和支持,顺利完成了长征过镇宁的行程。
陆瑞光,又名陆天祥、陆麻二,布依族,1901年10月,清光绪二十七年)出生于镇宁县火烘洛岗寨,现镇宁自治县沙子乡。20世纪20年代初,陆瑞光开始组织农民武装,成为劫富济贫、保卫家乡的农民领袖。
镇宁地处滇黔通道的要地,是一个布依、苗、黎、汉等多民族聚居地区,当地少数民族长期以来饱受军阀纷争的蹂躏,以及当地官府的残酷剥削和压榨,曾多次自发地武装起来,进行抗兵、抗粮、抗捐斗争。
1929年4月,陆瑞光率领关岭、紫云、镇宁三县边区农民1000余人,进行武装抗暴斗争。
1935年4月,红军右路军在彭德怀、杨尚昆的指挥下,在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同时,派人向陆瑞光等人进行统战工作,宣传党和红军的民族政策。红军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当地少数民族及其上层人物陆瑞光、王仲芳等人的信任和支持,同时接受了红军的革命主张。
4月16日,陆瑞光亲自迎接红军进入弄染,并与红军订立协定:“反蒋(介石)、王(家烈)、犹(国才)的国民党统治,反对一切苛捐杂税”,并请求红军派人帮助他。
于是,红军赠给陆瑞光一面红旗、36枝步枪及其他一些武器弹药,并留下了一批红军伤病员和红军副营长方武先等工作人员,继续开展敌后武装斗争。红军大部队则顺利通过了少数民族聚居的六马地区,来到北盘江边。
红军离开后,国民党不断派兵骚扰、攻打陆瑞光等人,一些红军伤病员先后被杀害,陆瑞光遂与方武先率队伍到广西右江革命根据地,投奔红七军,受阻后退回弄染。
1936年初,陆瑞光与方武先商量后决定:拟以镇宁、关岭、紫云三县交界的沙子沟、乐纪、火烘槽子等少数民族聚居的48个村寨作为根据地,开展游击斗争。
同时,陆瑞光根据方武先的建议,派代表罗诗虎到安顺寻找上级党组织。罗诗虎在安顺找到了中共贵州省工作委员会成员秦天真、省工委军事领导小组组长李光庭,向他们汇报了陆瑞光等人的工作安排。秦天真、李光庭二人同意了陆瑞光、方武先的方案。
罗诗虎遂派人回弄染向陆瑞光、方武先汇报情况,陆瑞光、方武先根据贵州地下党的指示和计划,立即开始在镇宁、关岭、紫云,三县边界地区发动群众,组建游击队,建立革命根据地。
在陆瑞光、方武先等人的艰苦努力下,革命形势发展很快引起了国民党贵州当局的极度不安。视陆瑞光为心腹大患。
1936年底,四川军阀杨森率二十军入黔,他亲自带领师长夏炯率军到紫云、镇宁坐镇。12月26日,杨森以“迎接红军过境和签订‘反蒋协定’”的罪名逮捕了陆瑞光。方武先以及留下来的红军战士英勇牺牲,48寨游击根据地遂告失败。
陆瑞光被捕后,关押在紫云,不久押送到贵阳。面对敌人的种种酷刑与威逼利诱,陆瑞光大义凛然、威武不屈,痛斥国民党反动派争权夺利、烧杀掳掠的暴行。
1937年春,杨森将陆瑞光杀害于贵阳市八角岩,陆瑞光牺牲时年仅36岁。
陆瑞光牺牲后,党和人民没有忘记陆瑞光大无畏的革命牺牲精神和光荣事迹。1989年3月31日,贵州省人民政府追认陆瑞光为革命烈士,同年10月27日,国家民政部批准陆瑞光为革命烈士。
回顾我们党和国家走过的历程,无数先烈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谱写了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我们要缅怀先烈、感恩奋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镇宁自治县纪委县监委 / 援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