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诗坛讯息列表
调虎离山 / 简讯-6:红军在毕节战斗的峥嵘岁月 / 值月:毕节 / 20230708

发布时间:        阅读:次      
分享到:



简   讯


      7月4日止,省学会红工委“红迹同题”7月值月工作,在毕节市诗联学会会长杨成荣、副会长靳明、微刊责任编辑杨芳,及时收集整理下,已适时完成。
      毕节市学会,一如既往,深入开展,积极推动红色文化传承工作的有:党支部书记、原会长谢正发,七星关区诗联学会原会长汪寿先、金沙县诗联学会原会长赵正乾等。





【咏记作品】
创作中……



》》》

【 红军足迹 】

红军在毕节战斗的峥嵘岁月
作者:刘宇浩
1935年和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和红二、红六军团长征先后到达毕节,在黔西北开展反蒋抗日革命活动。特别是红二、红六军团在黔西北建立苏维埃政权、组建贵州抗日救国军、打击土豪劣绅、扩红、展开乌蒙山回旋战等一系列重大政治和军事行动,在毕节土地上经历了一段战斗的峥嵘岁月。也正是这一段时期,红二、红六军团团结带领毕节人民群众,拖垮并冲破了数十倍于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强力打击了国民党军队的嚣张气焰,壮大了红军队伍,增强了抗日力量。


一、中央红军长征到毕节
从1935年2月5日中央红军召开政治局常委分工会议开始,到1935年4月17日红九军团经纳雍索桥进入水城止,中央红军在毕节的活动历时两个半月,活动足迹遍布今七星关区、大方县、金沙县和纳雍县,为红二、红六军团1936年2月2日至3月21日“转战黔西北,开辟革命根据地创造了条件”(见《红军在黔西北》第19页)。这是毕节人民首次迎来中央红军。

1935年2月5日,中央红军召开了政治局常委分工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会议讨论和完成了中央最高领导的组织和调整,中央政治局常委工作进行了重新分工。会议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为中央总负责人,毛泽东为周恩来在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博古任总政治部代理主任。会议还确定了中央红军的行动方向:放弃渡江北上的计划,确定在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的川滇黔边区机动作战,寻机创建新根据地的战略方针。此外,还讨论了“中央苏区”问题;提出了中央苏区及邻近苏区坚持游击战的基本原则;作出了改变组织方式与斗争方式的决定;成立由项英、陈毅等组成,项英为主席的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央苏区分会。


1935年2月12日,红一军团1师宿营今七星关区林口镇街上,在万寿宫(黑神庙)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共产党的主张,打开了大地主的粮仓,将粮食分给穷苦人民。3月14日,红三军团到达金沙县岩孔镇,赶跑黔军王家烈二十五军犹禹九部一个连。3月29日,中央红军主力部队到达金沙县沙土镇和后山乡,打通南渡乌江通道,4月1日,中央红军主力部队分别从后山乡江口、大塘、梯子岩三个渡口胜利南渡乌江。



4月5日,红九军团在金沙县木孔乡菜籽坳击溃黔军犹国才部,取得“菜籽坳伏击战”的巨大胜利后,次日,离开金沙县木孔乡,经石场乡、太平乡向大方县境内进发。两天后,从大方县果瓦乡茶元村进入大方县境内,经果瓦,巧占长石镇。4月9日,红九军团智取大方县瓢儿井(今瓢井镇)。第二天就在瓢儿井召开群众大会,向群众宣传共产党和红军的政治主张,然后开仓分盐给穷苦人民。4月12日,红九军团又在大方县八堡乡召开群众大会,组建苗民自救会和苗民自卫军。4月13日,红九军团从瓢儿井进入今毕节经济开发区小坝镇,并组织穷苦人民分了大户潘银书家的财物,吸收20名农民参军入伍;随即转向今双山新区响水乡柯家桥、竹园乡老街,经落脚河到双山镇,夜宿大方县文阁乡的以麦陇。

4月15日下午,红九军团夜宿大方县猫场(今猫场镇);16日凌晨,遭到黔军刘鹤鸣团及地方武装偷袭,血战猫场,伤亡400多人后,越过梯子岩,冲出绝境后,下午2时进入纳雍县境,在纳雍县化作乡的查家麻窝、大树脚进行集结和休整,清点部队;在到化作乡的以麦地时,失散的7团团长洪玉良、9团政委姜启化归队。17日凌晨2时,红九军团分两路进入纳雍城,伪区长逃逸,民团缴械,部队露宿街头;凌晨5时,离开纳雍城,13时到达新房乡的以角,张贴标语、文告,分土司财物,毙卡员(催粮收税的小官);18时,经索桥、过三岔河进入水城追赶中央红军主力部队。


二、革命遍地的红二、红六军团

1936年2月2日,红二、红六军团的侦察队和6师16团渡过鸭池河,占领黔西县大关镇滥泥沟,稍作整顿,6师随即向县城方向急行军,占领离县城15公里的绿化乡空桐树,2月3日凌晨顺利占领黔西县城。2月4日,红二军团直属机关及17师相继进入黔西县城,指挥部设在西街王成波商栈和新川祖庙(今县土产公司)内,贺龙住在王家商栈。第二天,军团在新川祖庙内召开会议(黔西会议),决定成立以黔(西)大(定)毕(节)为中心的中共川滇黔省委和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

2月6日,红军与群众在黔西县城黑神庙“团年”联欢,组织群众打开八大盐号,将盐、衣物等分发给群众。同日上午,5师占领大定(今大方)县城,即分兵东关乡马鞍村。2月7日,红二、红六军团主要领导人任弼时到达大定县城,成立了“中共川滇黔省委”。第二天就在县城文庙(今大方一小)大成殿石院坝主持召开群众大会,宣布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成立,还宣布大定拥护红军委员会成立,当晚又成立大定县抗日救国委员会。

2月9日,王震、夏曦率六军团机关及16师西进毕节,在当时贵州省工委委员邓止戈的策应下,不费一枪一弹攻占毕节城,还成立了“苏维埃革命委员会”、“抗日大同盟”、“抗日救国会”。2月10日,红二、红六军团主要领导人任弼时、关向应、王震等随先头部队进驻七星关城区(原毕节城区),在百花山福音堂设立总部,并召开了会议。决定以黔大毕为中心,开创川滇黔革命根据地。红5师工作队在大定城区、小屯乡、理化乡、黄泥塘镇、鸡场乡、六龙镇、核桃乡、安乐乡、达溪镇、瓢井镇、兴隆乡、八堡乡、东关乡等地开展扩红并建立游击队。六军团军团长萧克率17师进入金沙新场镇(今金沙县城区),并组织攻打了大定坡上的盐碉,17师师长吴正卿在战斗中牺牲。



2月12日,红二、红六军团在大定县成立抗日救国联军第四野战军独立团,13日将反蒋绿林武装整编为黔西抗日救国联军。14日,红二、红六军团各部撤离黔西县,在毕节城区(今七星关城区)宣布成立“贵州抗日救国军”,周素园任司令员,邓止戈任参谋长,下设3个支队。15日,18师在羊场镇乌溪阻击国民党军万耀煌纵队13师。16日,王震在毕节城区百花山接见少数民族代表,并授予他们一面红旗和步枪9支,帮助组建“苗民游击团”。17日,贺龙率红二军团驻大定县城,中共川滇黔省委和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由大定迁毕节,机关设在百花山福音堂。

2月18日,6师在今百里杜鹃管理区普底乡黄家坝阻击国民党军郝梦龄54师,击溃其先头部队;萧克率17师驻大方县六龙镇,18师在羊场镇沙坝、黄河一带继续阻击敌人。当夜,8师在4师11团、5师15团掩护下,经羊场镇陇公村撤至六龙镇。同日,红二、红六军团总部决定在毕节建立各级组织。首先建立“毕节县中心县委”,机关设在百花山福音堂内。


2月19日,萧克指挥17师、4师11团、5师15团、18师在大定县东关乡七家田村伏击国民党军万耀煌纵队13师先遣队7个连,大获全胜;还在东关乡将军山展开激战,阻敌7天,取得将军山战役的胜利后,经竹园乡、响水乡向毕节梨树坪转移。

2月26日晚,红二、红六军团总部在七星关城区举行盛大的军民联欢晚会,贺龙号召劳苦大众团结起来,争取反蒋抗日运动的最后胜利。次日,红军撤出毕节,进行战略转移。贵州抗日救国军第二支队600余人随红军转移,与毕节地域的游击队编入红六军团18师52团,参加了长征。



2月28日,红二军团各部进至七星关一线,红六军团及省委机关沿纳雍县大兔场方向进军七星关与红二军团会合,傍晚,红军先头部队与七星关堵截红军的敌军激战2小时,打退了敌人的阻击。29日,突破七星关,大部队从赫章县平山乡的小天桥、七星山、刹界河三路并进将平山堡包围,与阻击的地主武装进行激战,在中山下寨击溃国民党“铲共义勇团”指挥朱靖堂等地方武装。随后,在江南屯建立了苏维埃地方政权,组建了由30多名贫苦农民组成的江南游击队,召开了游击队成立大会,授给一面游击队红旗。

3月1日,红二、红六军团先头部队在赫章县野马川镇的乌木堡击溃国民党滇军及盘踞赫章的“铲共义勇团”前敌指挥文正朝部,赫章县县长率部弃城而逃,红军乘胜进占赫章县城。次日,军团领导人在赫章县野马川镇中街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乌蒙山区回旋战役(史称“野马川会议”)。

3月7日,贺龙率红二军团4师和红六军团16师、17师进入河镇乡以则河、法冲以北山地设防,伏击尾追的樊嵩甫纵队;5师在河镇乡恒底牵制樊嵩甫纵队79师李祖白旅。次日拂晓,与樊嵩甫纵队在赫章县以则河发生激战,战斗持续12小时,重创了樊嵩甫纵队。

3月12日,红二军团4、5、6师在赫章县哲庄乡伏击万耀煌纵队13师,取得胜利后转移到财神镇。次日,红二军团先头部队在财神镇倮布戛与国民党郭汝栋纵队遭遇;红4、5、6、18师在哲庄坝、古基乡桃园、哲庄乡阿穴村、财神镇倮布戛等地激战。当晚以6师为警戒,掩护军团直属和4师在财神镇海途冲及其附近宿营。此后,又经过可乐乡、安乐溪乡、河镇乡等地,至17日,红二、红六军团全部撤离赫章县境,夜宿营于威宁云贵乡五星、高发、大寨、李家村等村寨。又经威宁雪山镇、小海镇、龙街镇、观风海镇、黑石头镇、龙街镇、麻乍乡等地,于21日进入云南宣威县倘塘。至此,红军全部走出威宁县境,继续挥师北上。


三、扩红:五千毕节儿女参加红军
红军长征路过毕节期间,在毕节许多县(区)都留下了红军长征的足迹,谱写了辉煌壮丽的诗篇。红军经过每一个地方,都给当地百姓带来无限的欢乐和希望。他们住农家,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打土豪、分田地,宣传共产党的主张,给毕节人民做了大量的工作,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林青、缪正元、秦天真等进步青年的推动下,毕节变成一块革命的热土,再加上1935年2月中央红军和1936年2月红二、红六军团转战毕节,使毕节革命的波澜一浪高过一浪,青年一代广受革命影响。特别是红二、红六军团转战毕节期间,广泛开展了扩充红军的工作,采取了多种方式,有在打土豪提高群众觉悟的基础上动员参加红军的,有通过宣传、文艺表演的形式扩充红军的,有从当地游击队队员加入红军的,还有从贵州抗日救国军中整编入红军的。



红军长征经过毕节期间,有5000名毕节儿女参加红军。他们当中,有“身材高大、面容清瘦、留着长长络腮胡的老人,头戴瓜皮帽,身穿兰布袍,骑着一匹疲惫不堪的川马,风尘仆仆地随红二方面军到达陕北,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的接见和慰问”的周素园;有曾为保卫毛主席、保卫党中央英勇负伤,曾作为三五九旅的一员、参加著名的南泥湾开荒,新中国成立后、中央领导委派接管故宫3名老红军之一的尹焕成。

还有“曾在中央警卫团工作,参加过保卫延安、保卫毛主席、保卫党中央的战斗,作战英勇,因多次荣立战功而受到嘉奖”的顾合周;还有早当兵的穷人孩子、受伤也要跟着部队走、投身抗日战争、参加359旅大生产运动的刘泽贵……他们当中,有黔西县的朱小玉、先么妹、吴么娣、蔡尚光,有七星关区的路占全、熊金祥、陶青龙,大方县则有红九军团伤员杨子君带领的82名游击队员,等等。他们跟随红军部队一起踏上长征路,转战大江南北,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抛头颅、洒热血,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四、遗址:在毕节建立了红军长征时期唯一一个省级政权和唯一一个省级抗日武装


(一)中华苏维埃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

1936年2月,红二、红六军团根据中央军委指示,为了粉碎蒋介石的“围剿”进入贵州,创建黔西北革命根据地。2月3日渡过鸭池河天险进占黔西,2月6日进占大定(今大方县),2月7日在任弼时同志的主持下,在大定福音堂成立了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任弼时和代主席陈希云发表讲话,阐述共产党、红军、革命委员会的宗旨、职责、任务。
为了有力打击敌人,2月17日,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迁到毕节市百花山福音堂办公。在毕节的中华苏维埃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位于市区百花路19号,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全面维修后,将“中华苏维埃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和“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政治部旧址”两处革命纪念地辟为毕节地区博物馆。中华苏维埃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为红军长征时期建立的唯一省级苏维埃政权。



(二)“贵州抗日救国军”
1936年2月,贺龙、任弼时、肖克、王震等率领中国工农红军二、红六军团长征到达毕节。为了更好地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组建抗日武装,按照团结民众和一切爱国志士加入抗日队伍,不分政治派别,不论成分,一致联合起来,组建抗日救国军的施政方针,红二、红六军团以毕节地下党掌握的席大明、周质夫、阮俊臣三支地方武装为基础,组建了贵州抗日救国军。席大明部为第一支队,周质夫部为第二支队,阮俊臣部为第三支队,曾任贵州军政府行政总理的毕节爱国人士周素园担任司令,中共贵州省工作委员会委员、毕节地下党支部书记邓止戈任参谋长,红二、红六军派李国斌、廖明、欧阳崇俊分别担任三个支队政委。

周素园先生与红军一起北上,到延安后毛主席、周恩来副主席、朱德总司令亲自接见了他,毛主席称赞他:“是我们的一个十分亲切而又可敬的朋友与革命同志”。“贵州抗日救国军”是红军长征途中建立的唯一的省级抗日武装。位于毕节城区和平路74号的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部旧址,由肖克将军题写匾牌,1981年毕节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维修后辟为红色文化宣传窗口,同年11月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3月,省委、省政府将其公布为第四批“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社团地址:汇川区洗马路办事处高桥居民委员会巷口小学

邮编:100007邮箱:87f4u0g.@qq.com联系电话:

京ICP备19044437号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37号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

中华诗词学会
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