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诗坛讯息列表
奉和沈华维《癸卯仲秋访祁阳大忠桥镇》46首

发布时间:        阅读:次      
分享到:


       2023年仲秋,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沈华维一行来祁阳市大忠桥镇验收“中华诗词之镇”创建活动,期间,沈华维副会长作七律一首,永州和祁阳诗友纷纷奉和,遂辑成46首,编入《浯溪诗词》的“黄溪奉和”专栏。


癸卯仲秋访祁阳大忠桥镇

沈华维

雨后明霞映远天,村墟衔日带炊烟。

当门老树溪同抱,遍地狂花竹比肩。

客带童真归故里,诗含泥味出平田。

稻黄桔绿都将熟,喜看农家大有年。

●唐际绍


今闻镇里柳含烟,处处诗墙照眼鲜。

平仄起根于上代,湖湘作范又多年。

乡民始走康庄路,韵句强耕格律田。

京阙名家来校量,黄花如渴饮甘泉。


●周明礼

秋阳朗照紫霞妍,迎检功成喜信传。

天子山高铭柳记,黄溪水碧结诗缘。

轻云几度谁人晓,好雨知时草自鲜。

漫步雄关今眺远,唐文宋韵著新篇。


伍志军(永州)


大忠桥野碧连天,千岭文风万亩田。

柳子黄溪留雅韵,周公水秀聚高贤。

客来有酒不言醉,宾至无词怎入编。

泥土成诗心系梦,任凭今昔是何年。


●唐盛明


积雨方休晴满天,邀吟古镇舞岚烟。

赶圩街口频添盼,挥笔案头难歇肩。

景接溪河新视野,韵通华夏老书田。

登丰犹忆勤耕种,乐得诗家不计年。


●蒋东旗


会长光临乐楚天,黄溪淡荡泛轻烟。

欢迎宾客民随踵,仰望刊栏友并肩。

下里巴人吟白雪,农夫野老咏诗田。

弘扬国粹承传统,砥砺前行二十年。


盘继培(永州)


一行秋雁过蓝天,几处鸣蝉唱晚烟。

白鹤山青环岭绕,黄溪水碧浪波连。

农民曲赋含泥味,风雨麻桑种沃田。

今迓鸿儒来审定,稻花香里咏丰年。


阳青海(永州)


雁阵排云碧落圆,潇湘玉带润桑田。

黄溪游记传千古,舜帝清芬入史篇。

灌顶南风天子岭,安神韶乐九嶷山。

黎民文脉源先祖,墟里诗词意斐然。

●陈精华


翠黛绵延接远天,黄溪两岸尽村烟。

童孙负笈手牵手,翁媪荷锄肩并肩。

水汇潇湘滋沃野,韵承唐宋润心田。

入仓新糯酿新酒,墨醉诗香颂稔年。


●郭桂顺


黄花绽放楚南天,淡淡清香袅袅烟。

筑梦晋升风带雨,慕名来访客摩肩。

几回护帜缘泥腿,万首吟章出野田。

翰苑鸿儒今惠顾,诗乡国级正当年。


●桂郁文


雨霁风清望楚天,远山近水似含烟。

黄花灿烂诗心发,雅客光华道义肩。

为有丹忱荣井邑,敢将墨韵绘园田。

扎根沃土馨香溢,接力春秋廿一年。


●周密致


犹忆当年溽暑天,长街砂土起尘烟。

黄溪河水频亲脸,黑首黎民屡搭肩。

微信忽然传捷报,桂冠正尔耀禾田。

有心再访曾游地,笑饮村醪话昔年。


●黄建华


诗吟古镇耀祁天,引得和声下夕烟。

千里金风传好讯,一弯亮月照泥肩。

当珍会长书怀寄,不负黄溪种玉田。

铁笔农夫情更劲,飘香翰墨飨流年。


●陈朝晖

湘南古镇艳阳天,岚气云霞接紫烟。

碧水小桥成胜景,文明财贸担双肩。

吟声叠叠诗铺路,泥味香香赋满田。

喜看乡村风雅颂,承唐袭宋灿千年。


●龚启俭


秋雁频来过昊天,踏歌迎客奏和弦。

黄溪潮涨河东韵,廋岭亭藏水秀轩。

小憩桥头听曲赋,荷锄垅亩种诗田。

村姑巧用江南调,也写农家锦绣篇。


●颜 


日照潇湘一片天,文星笔墨醉云烟。

啼莺解语乐交臂,游雁含情痴并肩。

清韵激扬兰芷浦,玄思窜绕稻粱田。

风骚待看黄溪水,漱玉声声歌有年。


●桂 


别样群山别样天,黄溪流碧净风烟。

书堂毓秀凭高手,乡市融金赖铁肩。

饶有幽情歌盛世,乐将俗语话农田。

诗豪昨送东风至,放眼前程锦绣年。


陈仕兵(零陵)


天子山青毓韵田,黄溪泥腿学诗仙。

家长里短鸡毛事,国运民生幸福篇。

卄载植耘枝叶茂,一心呵护木苗妍。

黄花绚璨迎秋果,四海吟朋喜结缘。


邓小美(冷水滩)


雨洗晴明万里天,黄溪澹澹柳生烟。

僻乡有幸公遗墨,野老多情歌比肩。

但使牛犁翻作笔,故教碑刻立于田。

潇湘化育诗词种,至此花开年复年。


唐新科(双牌)


柳侯风起一千年,问讯黄溪可有船?

两岸黄花映秋水,一川青浪响农田。

瓜棚豆架结诗果,墟里渡头飘旱烟。

握手溪风当柳子,兕觥称彼白云边。


秦解轩(双牌)


暑去秋来丰盛年,南巡大雁舞前川。

黄溪波涌千层浪,绿柳枝摇万缕烟。

驻足欣看中兴颂,回眸漫结古桥缘。

红红火焰拾柴众,助力诗花开满天。


●高求志

黄溪桥下水潺湲,古镇诗声露布传。

词翰创新歌楚调,骚魂竞秀聚湘川。

扶轮大雅斯人在,击楫中流此际妍。

憔悴艰难天不负,修途漫漫往无前。


●唐 


雨洗碧空霞满天,凉风阵阵卷尘烟。

暮云挟势凌穹宇,翠竹含情钓背肩。

客从远方来古镇,韵从书案向农田。

橙黄橘绿应知晓,泥味成诗不计年。


●王理松


夜半云峰明月天,申祁千里可挨肩。

扬帆喜见黄溪水,破浪心怀紫玉烟。

丹桂一枝堪独秀,风流万种溢田边。

书香穿透神州地,欲获诗乡美景年。


●朱夏生

日照清秋爽朗天,金风香露净岚烟。

桥头浅水流泉韵,岸畔疏林比竹肩。

朵朵丹英妆宅院,层层稻浪舞农田。

诗乡竞放黄花艳,喜看丰收盛世年。


●杨镇湘


蛙声隐隐早秋天,道转溪头见暮烟。

摘菜女郎篮挽臂,牵牛壮汉耙扛肩。

斜阳淡淡青泥路,薄雾轻轻金稻田。

待客自家纯米酒,鸡肥鱼硕庆丰年。


●黄东风


碧翠阳明接浩天,黄溪百里尽岚烟。

吟诗书案韵芳远,耘地山川担压肩。

雅俗兼收桑梓事,阴晴皆种故园田。

乡村富美文昌盛,翰墨飘香不计年。

●唐太平


枫丹露澈艳阳天,狗吠鸡鸣袅夕烟。

白鹤孤云情醉客,黄溪一路感吟肩。

犁耙碗筷歌华世,泥土风霜塑福田。

丕振乡村民雀跃,诗词稻粟庆丰年。

●桂昭余

悠悠河水映蓝天,雨后林梢绕紫烟。

锄种稼禾争对手,笔耕词赋看齐肩。

淙淙浚濑吟新曲,朗朗诗章润寸田。

稻菽飘香书绿野,物才兼茂塑丰年。


酷暑回头闷热天,一场秋雨洗尘烟。

乐听贵客言于耳,喜咏诗章任在肩。

自古乡民思净土,而今韵友绘芝田。

初心不改终成范,精育黄花享盛年。

●周先忠


东去黄溪接远天,波涛滚滚漫凝烟。

韩州洪洞双牵手,白鹤金龙两并肩。

喜看杉松连黛岭,欣观稻菽种蓝田。

梅湾美丽夏荷甸,水秀黉宫八百年。


●王杰元


黄溪河畔聚群贤,扯起吟旗耀大千。

描写家乡新面貌,讴歌祖国美山川。

闲来聊弄两三首,兴至和酬五六篇。

士贾农工皆喜韵,祁阳遍地有诗仙。


●潘伏生


迎来李杜梦魂牵,古镇忠桥乐管弦。

白鹤曾留弘历句,黄溪今有沈君篇。

程门立雪待时久,牛角悬书思恺先。

菊桂逢秋花喜放,大儒惠顾谢苍天。

注:弘历句,乾隆游黄溪,见大冲桥出上联:大冲桥,桥生荞,风吹荞动桥不动;陈大受对曰:白鹤路,路边鹭,人来鹭飞路不飞。

牛角句,李密牛角挂书,包恺是李密的老师。


●刘建儒


翰苑鸿儒察楚天,秋欣气爽淡云烟。

京畿僻壤手牵手,泰斗农夫肩并肩。

舞笔成诗光陋室,传经送宝到泥田。

黄花得养增鲜艳,庆贺桥乡获盛年。


●杨太平

荆楚乡村别有天,引来京职赏霞烟。

山奇水秀人联步,主唱客吟词比肩。

屈子离骚赋幽怨,湘妃泪雨润诗田。

先贤己往后昆继。歌满农家亿万年。


●邓俊峰


黄溪水秀映蓝天,白鹤飞鸣沐紫烟。

下里巴人歌李杜,鸿儒翰苑是诗仙。

吟声朗朗承传统,碑刻张张镌锦篇。

莫道农夫无大志,国标誓达在今年。


●张广昌


日丽风和耀碧天,兰亭把笔结诗缘。

乡村野老同携手,古镇骚人共担肩。

赤子雄心怀梓里,农夫泥腿韵桑田。

黄花硕果已成熟,传统传承万万年。


●李仁树


黄溪赤脚种诗田,暑往寒来意志坚。

韵带芳香泥土味,文含典故宋唐篇。

忠桥帝赐英名远,水秀书吟哲圣传。

国粹弘扬何畏苦,诗乡圆梦盼今年。


●周祖达


黄溪浩渺碧连天,创社征程二十年。

燕语呢喃春带雨,山花烂漫夏吟篇。

期刊编辑朝昏累,国粹弘扬心血捐。

众手扶桑终不负,诗乡美誉代相传。


●蒋先觉


雨后初晴映碧天,风和日丽袅岚烟。

阳春白雪欣投稿,下里巴人敢担肩。

翰墨流芳华夏地,诗花烂漫梓桑田。

开来继往千秋计,史册传承万万年。


●郭怀忠


隽彦颂吾桑梓天,和风霁野散云烟。

高科强国势趋美,文化兴乡任在肩。

陪读三孙微觉累,居城廿载照思田。

吟诗遣闷山歌味,不乏正能输少年。


●毛德山


绿水青山映碧天,唱吟立社效前贤。

黄花遍地溪流绕,泥腿如云责任肩。

学士名星思梓里,琼楼美酒话桑田。

黉门夙梦即成就,但愿诗乡续万年。


●邓国生


白鹤南来过昊天,黄溪水秀陌阡连。

田畴日作稻花浪,平仄夜敲诗赋篇。

指点诗墙迎远客,临摩碑刻结良缘。

廿年树木终成柱,撷取诗乡夙梦圆。


●杨科政

黄溪水秀映蓝天,两岸琼楼沐紫烟。

昔有周公扬理学,今多骚客并诗肩。

神游韵海游林海,汗渗泥田渗砚田。

盼得梧桐栖彩凤,赓酬佳什颂尧年。


●邓国祥


远客前来喜乐天,诗乡查验柳如烟。

干群互敬手牵手,童叟同台肩并肩。

雅韵长廊歌盛世,碑林勒石赞桑田。

文坛折桂挂牌即,国粹传承万万年。



●周礼华


黄溪河畔水惊天,倒影清柔纳雾烟。

恭拜阳明千佛雨,长扶永历两姚肩。

孩童对课如翻土,老叟吟诗似种田。

平仄堪称家务事,偶成佳律庆新年。

       注:南明永历三年(1649)年,长沙检讨姚大覆与兵部司务姚守郭父子为国殉节于大冲桥,乾隆年间改名为大忠桥。

责任编辑:周礼华

协会地址: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湘永路38号档案局3楼

邮编:100007邮箱:yangjianping47@163.com联系电话:

京ICP备19044437号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37号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

中华诗词学会
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