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市林泉村“诗词楹联创作基地”正式授牌
11月8日,四川省诗词协会“诗词楹联创作基地”授牌仪式在彭州市桂花镇林泉村隆重举行。中华诗词学会创作委员会主任、四川省诗词协会党支部书记刘道平,中华诗词学会顾问、鲁迅文学奖得主、四川大学教授周啸天,四川省诗词协会会长邓建秋及副会长贾智德、李祖惠、赵强烨、杜均、杨天晖、王刚,监事长孟大川、副监事长王绍法,原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创作委员会微刊《笔振天声》副主编郭定乾,省诗协相关部门负责人,与林泉村村民代表、诗词爱好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文化盛事。活动由四川省诗词协会副会长赵强烨主持。
授牌仪式上,中华诗词学会创作委员会主任、四川省诗词协会党支部书记刘道平深入阐释了创作基地的核心内涵与本质定位。他指出,创作基地绝非单一的“写诗场所”,而应是集多重功能于一体的文化阵地:其一,它是创作实践基地,要引导诗词爱好者扎根乡村现实,从田埂炊烟、风土人情中汲取灵感,让作品充满泥土芬芳与生活温度;其二,它是培训普及基地,要通过开设诗词讲座、组织公益课堂,让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村民都能接触诗词、读懂诗词、爱上诗词,培育乡村文化内生力量;其三,它是活动交流基地,要常态化开展诗词朗诵、作品研讨、主题采风等活动,搭建起城乡诗词爱好者沟通的桥梁,让乡村成为文化交流的热土;其四,它是文化展示基地,要通过打造诗词墙、编辑村志诗集、举办作品展览等形式,让优秀诗词作品走出纸页、走进公共空间,成为展现林泉村精神风貌的“文化名片”。
刘道平强调,唯有坚守“创作立基、培训赋能、活动聚气、展示塑形”的本质,才能让基地真正活起来、火起来,成为滋养乡村文明的“文化清泉”。
在热烈的掌声中,四川省诗词协会会长邓建秋向林泉村授牌,支部书记方猛接牌。
中华诗词学会顾问、鲁迅文学奖得主周啸天教授在现场交流中对基地的设立表示热烈祝贺,他寄语林泉村以诗为媒,让千年诗韵滋养乡村沃土,让文化之花在基层绽放。
授牌仪式上,四川省诗词协会向林泉村村委会赠送了由原副会长郭定乾先生亲笔撰写的对联条幅“十里江村宜稻麦,千秋诗意在林泉。”笔墨间饱含对创作基地的殷切期许与美好祝福,为本次活动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意蕴。
此次授牌不仅为林泉村注入了文化振兴的新动能,更是四川省诗词协会推动诗词文化“走进农村”的生动实践。未来,林泉村将以创作基地为依托,在省诗协的指导下,常态化开展诗词创作、研讨培训、文化展示等活动,让诗词楹联成为装点乡村的风景线、凝聚民心的精神纽带,为乡村振兴插上文化的翅膀。
撰 稿:沐梓 照 片:刘俊 制作 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