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6日上午,中华诗词学会城镇诗词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大湾区诗词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大湾区诗工委”)主任高源召集大湾区诗工委的骨干,在中山市翠亨新区马鞍岛湾中新城生活馆(会议中心)召开第一次大湾区诗工委工作会暨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华诗词论坛(以下简称“大湾区诗词论坛”)筹备会议,总结大湾区中华诗词文化促进联谊会(以下简称“大湾区诗联会”)成立三年来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部署下半年的工作,重点研究第四届大湾区诗词文化论坛的筹备工作。
高源主任首先传达了广东中华诗词学会会长郭杰6月30日莅临长青诗社调研时所作的指示:“全省同仁都要在创特色、创精品、创品牌方面动脑筋、想办法、出成果,力争将岭南诗词工作推向新的高度;‘大湾区’三个字本身就是特色,大湾区诗词工委要在‘大湾区诗词’五个字上多做文章,在力争成为高端、独特的全国性品牌上多下功夫;大湾区诗词论坛和岭南诗钞两项工作要力争出阶段性成果,向广东中华诗词学会40周年庆典献礼”。
中华诗词学会现当代诗词研究工作委员会顾问、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大湾区诗词工作委员会名誉主任陈作耕介绍了大湾区诗联会工作和大湾区诗词论坛的开展情况。
大湾区诗联会和大湾区诗词论坛是深圳市长青诗社、深圳市诗词学会、岭南儒商诗会、惠州诗词楹联学会、东莞诗词楹联学会等五家诗词组织于2022年12月在深圳联合发起建立和牵头主办的,其目的是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实中华诗词学会制定的《“十四五”时期中华诗词发展规划》,加强大湾区各城市诗词组织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诗词文化发展与大湾区经济建设发展相匹配,共同打造大湾区诗词文化高地。
大湾区诗联会成立以来,开展了大湾区最具活力诗词组织、最具影响力诗词组织的评选活动和大湾区先进诗词文化工作者的评选活动,促进了大湾区各级诗词组织的自身建设;创办了《大湾雅韵》诗词微刊,调动了广大诗友的创作热情,促进了诗词创作质量的提升。
大湾区诗词论坛已先后在深圳、惠州、东莞三地连续举办了三届,每一届论坛一个主题,每一个主题都有创新创意。三届论坛对促进和加强诗词组织建设、提高和增强诗词精品意识、抓好和提质“六进”活动、活跃和创新大湾区诗词组织之间的互动和联动等方面都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夯实了“打造诗词文化高地,建设一流人文湾区”的基础,已成为一个比较好的大湾区诗词文化交流学习、促进大湾区诗词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平台,得到了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的高度肯定:“大湾区诗词文化论坛是落实中华诗词发展五年规划、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项有创意的活动,希望一届比一届办得更好。”
因此,今年3月,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将大湾区诗联会升格为“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大湾区诗词工作委员会”,大湾区诗词论坛被升格为“广东中华诗词学会的重点工作”。
这里面凝结了深圳市长青诗社社长高源、执行社长周兴海、常务副社长裔均、副社长唐石成,惠州诗词楹联学会前任会长罗胜前、现任会长牟国志,东莞市诗词楹联学会会长吕文彬、执行会长梁家天、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范雪芳,岭南儒商诗会会长贺贤赟等同志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他们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精神应载于大湾区诗工委和大湾区诗词论坛的史册。
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大湾区诗词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唐石成汇报了秘书处的工作情况。
过去的三年,秘书处主要负责大湾区诗联会各项活动的会务文件的处理、新闻报道推广及《大湾区优秀论文集》《大湾区优秀诗词作品100首》的赛事征稿、作品评选、编辑审定等系列工作,保证了大湾区诗联会和大湾区诗词论坛工作的正常进行。
2025年上半年,秘书处学习和贯彻广东中华诗词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精神,积极推进《广东中华诗词学会2025年工作计划》,完成了组织机构设置;与深圳市长青诗社和中山市中华诗词楹联学会保持紧密联系,积极推进了第四届大湾区诗词论坛的筹备工作;协助并参与了首届粤港澳大湾区诗人书画作品展和中华诗词学会城镇诗词工委的“百城牵手活动”;编发《大湾雅韵》微刊33期。2025年下半年,秘书处将调整和完善《大湾雅韵》编辑部组织架构;重新申请并规范化运营管理大湾区论坛公众号;明确秘书处人员分工,设立轮值制度负责秘书处的日常事务;制定并实施考核奖惩制度,提高秘书处的工作效率;拓宽大湾区诗词组织合作交流范围,将合作交流范围扩大到大湾区以外、扩大到诗词组织以外,采取“线上+线下”同步互动、“诗词书画作品+文创产品”同频联动、“作家+企业家”交友联谊等方式和方法,创新大湾区诗工委和诗词论坛活动形式和内容,提升大湾区诗工委和诗词论坛的影响力和造血功能。
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中山市中华诗词楹联学会主席高松,详细汇报了第四届大湾区诗词论坛的准备实施的筹备工作:一是以“大湾雅韵·莲心系诗心” 为主题组织一次首届全国性《荷花颂》诗词楹联大赛及优秀作品诗书展;二是组织一次大湾区优秀诗词、论文作品评选;三是编纂出版一部大湾区优秀作品集;四是组织一次大湾区诗词组织、名家评选;五是组织并办好一场诗词文化交流会——第四届大湾区诗词文化论坛。
综合前面几位同志的发言,高源主任指出:大湾区诗工委下半年的工作主要是要完成“五个一工程”:围绕一个主题发力:推动“诗词组织建设与发展”,让诗词组织成为诗词活动开展、论坛举办、出精品创品牌、推动诗词事业前进和发展的引擎;举办一个全国性诗词大赛,结合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诞辰150周年征稿,评优、表彰,丰富第四届大湾区诗词文化论坛的内涵;出版一本精品集:收集、整理大湾区每个城市举办的各种大赛的优秀作品,在严格审核把关的基础上,出版一本能反映大湾区水平的精品集;评优表彰一批诗词工作者:由大湾区每个城市推荐优秀的诗词名家、诗评家、组织领导者,经过筛选审核后颁发荣誉证书;举办一个优秀诗词书画作品展:汇集历次比赛获奖的诗词作品后,延请书画名家创作成书画作品进行展览。
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组织联络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兴海盛赞高源主任提出的“五个一工程”计划前卫、务实,借省学会开展活动之势宣传地方文化特色、带动地方文旅产业,容易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可实施、可落实、可持续,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成效。建议各地借鉴、发挥,形成广东诗词组织联络联袂发展诗词事业、同时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模式。
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珠海诗词楹联学会会长张安利建议“大湾雅韵·莲心系初心”全国诗词论文大赛加入“首届”二字;拓宽诗词书画展作品的创作范围,从大湾区拓展到全国,让全国各地的获奖诗人的诗词作品,由其本地的书画家来创作书画作品,最终这些汇聚全国智慧与创意的诗词书画作品,将集中在第四届大湾区中华诗词文化论坛活动现场进行展示。 她表示:珠海诗词界将全力以赴,深度融入湾区诗词事业的整体发展格局,主动参与论坛各项组织工作,为推动大湾区诗词文化协同发展贡献珠海智慧与力量。
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肇庆市诗联学会常务理事黎东斌等建议深挖并推介各地的文化旅游资源(如孙中山先生的背景资料)进行广泛宣传,帮助诗人创作更好的诗词精品;同时建议加强诗词文化成果的经济效益转化的探索和实践。
广东中华诗词学会理事、东莞市诗词楹联学会执行会长梁家天称赞“五个一的工程”是大手笔,表示:东莞诗词楹联学会将全力支持配合大湾区诗工委和中山市诗词学会,共同办好第四届大湾区诗词论坛。
广东中华诗词学会理事、江门市蓬江区诗词楹联学会会长黄祥寿建议诗词组织要在推动抓精品创作上出新招,第四届大湾区诗词论坛要突出学术高度,在评选中要公示,接受大众监督,提高评选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与会代表依现场座位次序发表了各自的意见。广东中华诗词学会理事、佛山市禅城诗词学会会长王健华表示:佛山市诗词学会将组织全体诗友全力支持并参与实施“五个一工程”。
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副秘书长、大湾区诗词工作委员会联络员罗先明对大湾区诗联会和大湾区诗词论坛前期工作表示了赞许,并建议:设立大湾区诗工委工作“月报”制度,加强信息沟通与交流;倡导大湾区各诗词组织多投稿,加大大湾区诗词工作(特别是“五个一工程”)的宣传力度,提高大湾区诗词工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宣传与信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东莞市诗词楹联学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范雪芳建议“量入为出”加强论坛的财务预算与管理。
中山市中华诗词楹联学会副主席陈忠仁表示将借鉴前几次论坛的经验做好会务组织工作;将倡导和鼓励会员出精品、同时增强诗文的学术含量。
肇庆市诗联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谢玉清建议:除了湾区诗词组织、诗词名家以外,还应该增加评选评选“大湾区优秀诗词教育工作者”。
佛山市禅城诗词学会副会长林浩全建议上级组织领导多到各地走访调研,协助各地诗词组织加强与当地主管部门领导沟通和向主管部门申请经费。
江门市蓬江区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谢莹建议:大湾区出一本诗词读本和出一些诗词文创产品,让诗词文化走入大湾区的校园。
珠海市诗词楹联学会办公室主任刘广大表示积极参与“五个一工程”建设。
广东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大湾区诗词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裔均作了会议小结,要求加快“五个一工程”的推进力度和速度,一切工作抓紧往前赶;要求“泛大湾区化”思考大湾区诗工委的工作方向,以大湾区为抓手带动岭南、推动全省的诗词工作上档次、上水平。他特别要求:要增加优秀作品和人员评选的公开性、专业性和透明度,提高评选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大湾区诗词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齐凤莲等也参加了本次会议。
(文字:罗先明;摄影:齐凤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