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云平 | 晚霞诗社诗词创作座谈会讲话提纲
发布时间:
阅读:次

晚霞诗社诗词创作座谈会讲话提纲
薛云平
今天,我们聚在一起,共同探讨诗词创作,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有责任把它学习好、传承好、发展好。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老年人,愿意写诗抒情,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这是非常令人欣慰的。但是,在诗词创作实践中,我们也确实观察到一些普遍存在的、值得注意和需要改进的问题。借此机会,我想结合大家的创作实际,诚恳地、实事求是地谈几点看法,希望能对诗词创作有所帮助。
一、诗词创作的主要优点
第一,积极参与创作,获得丰硕成果。在诗社45名会员中,长期坚持创作的达二十五六位。其中,有些老同志虽然年事已高、身体欠佳、家务较忙,但仍然克服困难,坚持诗词创作,展现出深厚的诗词情怀与执着精神。去年,诗社举办《晚霞情韵》公众号24期,参与市诗词协会《同题诗》创作51期。据统计,创作诗词2347首。今年已举办《晚霞情韵》公众号17期,参与《同题诗》创作39期,已创作诗词1400多首,人均每年创作数量近百首,位居全市40多个基层诗词单位前列。
第二,诗词质量明显提升,精品不断涌现。通过持续开展培训、研讨、交流、点评等活动,会员创作水平不断提升。在去年创作的2300多首诗词中,被市级以上报刊和网络媒体采用1011首,其中国家级44首、省级56首、市级911首。另有十余首作品获奖,体现出作品质量与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
第三,多措并举,努力推进精品建设。诗社采取了许多措施,积极完善创作机制,先后购置了《诗词格律全集》《诗词入门》《学诗手册》《流云绝句》等专业书籍,助力会员提升写作能力;每年编辑出版《晚霞情韵》诗词集,集中展示优秀作品;创刊了每月两期的《晚霞情韵》公众号,拓宽作品传播与交流渠道;积极参加市诗协《同题诗》创作;组织会员参加市诗协组织的一年四季线上“中华诗词大讲堂”培训。此外,每年定期组织2—3次诗词培训,聘请教授讲课指导。通过开展上述活动,为诗词质量的不断提升奠定了基础。
二、诗词创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格律基础不牢,存在押韵、对仗不规范现象
一是作品写完后不经过《搜韵》软件检测就发到群里。出律、孤平、三平脚现象时有发生。
二是押韵不规范。经常出现出韵、挤韵,同义韵、同音韵连押的问题。
三是对仗明显不工。把不同词性、不同结构词组、不同结构句式放在一起对仗。
第二,意象罗列,情感内核空洞
有些作品陷入了“为写景而写景”的误区。一首诗词中堆砌了好多意象,比如“孤灯、冷雨、寒雪、残月、寒水、西风”等,造成句子不灵动。特别是这些意象之间没有什么联系,看不到作者独特的情感。读完之后,只记得一堆物象,却不知道作者究竟想表达何种情怀。诗词的本质是“抒情言志”,所有的景物都应是情感的载体。缺乏了真情实感,辞藻再华丽,也是没有灵魂的躯壳。所以,我们再次强调:“诗词重在抒情”。
第三,语言过于直白,缺乏含蓄诗意
有的作品语言过于直白,近乎顺口溜、大白话,甚至是政治口号,缺乏凝练的“诗味”。诗歌语言需要通过比喻、拟人、象征、暗示等手法,营造出可供读者回味和想象的空间。过于直白的表达,就失去了诗歌的韵味和深度。在这里我要提醒诗友们,有些词是不能直接入诗的。诗词讲究典雅,污言秽语不能入诗;诗词讲究审美,俗语不能入诗;诗词讲究创新,成语不能直接入诗,偏僻字词也不能入诗。
第四,字句锤炼不构,存在冗赘和矛盾
这一问题在遣词造句层面表现得尤为明显。一是用词重复累赘。上下句意思雷同,例如,上句用“神州”,下句对“华夏”;上句用“千秋”,下句对“万代”,语义重复,浪费笔墨。二是逻辑前后矛盾。比如前句写“雨打梨花深闭门”,后句又写“举杯邀月共开怀”,情境与情感严重脱节。诗词是语言的精粹,每一个字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第五,篇章构思欠缺,谋篇布局失衡。
不少作品在整体结构上存在问题。有的虎头蛇尾,起句气势恢宏,结尾却草草收场,难以自圆其说;有的通篇平铺直叙,缺乏起、承、转、合的节奏变化,读来平淡无味;有的句子与句子之间意脉断裂,上下不连贯,句子生硬。一首好诗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需要通盘考虑,精心安排起承砖合与过渡升华。
三、如何提升诗词创作水平
提升诗词创作水平,核心只有一条:“收入”决定“输出”。肚子里没有真东西,笔下自然乏力。提升方法可分三步:多读、多写、多改。
第一,多读,打牢基础
首先,多读基本常识书。比如《诗词入门》《诗词格律》《声律启蒙》等,特别要熟悉《搜韵》软件的功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要反复看、经常看,把平仄、押韵、对仗的规则搞清楚。不是看一遍就了事,要读到能记住、会使用的程度。切记老杜的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其次,经典作品要精读。不贪多,一天精读一两首足矣。比如杜甫的五律《春望》,逐字弄懂意思,全方位分析,搞清楚他写了哪些景?抒发了哪些情?以及他的谋篇布局、句式结构、意象的营造等等。要特别留意引人注目的动词,像“溅”“惊”这类动词。
再次,要拓宽视野。除了唐诗宋词之外,还要读当代人的好作品。如赵建军会长的绝句、周镭老师的词与曲、彭珍海社长的七律,刘显庭老师的对仗、王雪峰局长的情景交融等。
第二,多写,反复锤炼
一是先从模仿开始。这一点,如同练书法。练书法要临字帖,写诗要找模板,这是快速学习诗词的方法。 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本工具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瀛奎律髓》,这是元朝方回编写的,这本书收录了唐宋时代的五律、七律2992首,分为49类,有登览类、怀古类、风土类等。我们写哪一类诗就从49类中找范例参考。
二是写好《晚霞情韵》公众号和《同题诗》的练习题。首先要理解题意,看看是让写一首什么诗?是山水田园诗,还是游历怀古诗?是节令诗,还是咏物诗?然后查阅资料,详细了解与此诗有关的素材、意象。情况熟悉了、了解了,再动笔立意、列提纲,谋篇布局创作。
三是自命题练习。不必等灵感,日常所见皆可入诗。看见秋天树叶凋零,就写《落叶》;看见荷叶凋谢,就写《残荷》。关键是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到意境里,避免空洞无物,让意境自己说话,要多写自己熟悉的事物、感兴趣的事物。
第三,多改,好诗是改出来的
一是写完诗不要急于着往群里发。放个一天两天,回过头来再看,常常会发现新的问题,然后删除废话,删除无力的形容词,如“美丽”、“宏大”、“高尚”啊等等,这类词往往空洞,不如换成动词或名词。还要检查逻辑与常识,有没有前后矛盾,有没有违背现实情节的问题。
二是要反复炼字。五律诗重点炼第二、第三、第五个字。七律诗重点炼第二、第五、第七个字。这些位置上往往是诗眼的位置,要适当多用动词。
三是修改句式结构。在律诗的颔联、颈联中尽量避免“四平头”。要把颔联、颈联的句式结构错开,增加句子灵动性。
四是找人评诗。把写好的诗发给敢讲真话、有水平的老师或诗友征求意见,他们能看出你看不到的问题。同时,我建议更好地发挥《晚霞飞歌》这个平台交流作用,不要只点赞、送鲜花,更要真心实意的指出诗词存在的问题,真心实意地帮助诗友,这才是互帮互学,共同提高。还有,要尽快地提升每位诗友赏诗、评诗的水平,知道什么是好诗?什么是诗词精品。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诗词创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