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诗社赴郏县三苏园、汝州风穴寺开展春季文化采风活动
发布时间:
阅读:次

为传承中华文脉,激发创作灵感,踏着清明谷雨间的韶光,河南登封嵩山诗社17位社员在荣誉社长吕金超、社长刘松俊带领下,赴郏县三苏园、汝州风穴寺开展"寻访先贤足迹、感悟千年文脉"主题采风活动,共同探访中原文化地标,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寻觅诗意灵感。

晨光中,采风团首站抵达郏县三苏园。时值园内千株白牡丹盛放如雪,诗人们沐春色、仰先贤,在文脉芬芳中叩响千年诗心。

进入园区,三苏纪念馆前,社员们驻足凝视花间"三苏"青铜塑像,纷纷赞叹,大家一眼就看出右侧手拿书卷的人物就是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气和“读书万卷始通神”的气韵扑面而来。

三苏事迹展厅内,社员们屏息细观,一张张图片、一段段文字、以及玻璃展柜中的残碑拓片、史料文集,让大家仿佛置身历史的光影之中。吕金超老师指着儋州驿站复原场景感慨:"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这般胸襟,方配得上千年不凋的文风清气。"

青砖黛瓦的飨堂前,八百年树龄的苏轼手植柏新叶初萌,虬枝下白牡丹层层叠叠恍若云涛。社长刘松俊手抚宋式碑廊感慨道:"三苏父子'一门父子三词客'的传奇,恰是中华文化血脉相承的鲜活见证。"

随后,社员们在苏洵、苏轼、苏辙衣冠冢前肃立,透过松涛竹影仿佛听见"大江东去"的豪迈回响。春风掠过苏辙墓前的诗碑,恍若先贤笔墨间逸出的灵气,荣誉社长吕金超即兴吟诵《赤壁怀古》,浑厚声韵与古柏清风相和。

午后转赴汝州风穴寺,这座始建于东汉的千年古刹以"深山藏古寺"闻名。采风团沿九龙朝凤的山势拾级而上,七祖塔的唐风遗韵与悬钟阁的明代建制交相辉映,在仲春时节将唐宋文脉化作具象的飞檐铃语,采风团在其中触摸时光层叠的诗意。

在观音阁前,社员们围坐千年银杏树下品茗论道。刘松俊社长现场解读《风穴寺志》中历代文人题咏“风穴峰头翠做堆,悬崖飞瀑画图开……”,启发大家"要像古人般在山水间捕捉生命的律动"。

暮钟声中,采风团携满袖花香踏上归程。返程途中,社员们方兴未艾,犹自捧着三苏文稿研读分享,车窗外的晚霞与车窗内的诗笺相映生辉。"若非身临三苏植柏处,怎解'明月几时有'的苍茫意境?"吕金超荣誉社长总结道:"这次采风不是终点,而是打开传统与现代对话的新起点。"

据悉,嵩山诗社将精选此次采风作品结集成册,在诗刊以及网站发布。当嵩山诗人们把三苏的清气、风穴寺的厚重揉进墨痕,中原大地又多了一卷会呼吸的文化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