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诗坛讯息列表
诗书烽火 情怀和平 在“烽火诗心映山河——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诗词书法展”开幕式上的致辞

发布时间:        阅读:次      
分享到:


诗书烽火  情怀和平

在“烽火诗心映山河——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诗词书法展”开幕式上的致辞

 

 

今天,我们在南京图书馆参加“烽火诗心”诗词书法展,共同回望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在笔墨与诗行中触摸民族的精神脉络。

80年前,无数中华儿女以血肉之躯筑起长城,用生命换来了今日的和平。今天的展览,正是我们用诗词与书法的形式,对不能忘却的历史最深情的回望,对中华民族精神最坚定的弘扬。

本次展览既是一次主题展,也是一次文学与艺术的综合呈现。它鲜明地体现出四个特点:

一是深厚的文学性。省诗词协会组织诗词作者进行精心的创作,既有格律严谨的古典诗词,也有直抒胸臆的现代新诗。这些作品以文字为刃,镌刻下战争的残酷,更书写着中华民族的不屈和对和平的向往。

二是壮阔的叙事性。如果说抗战历史是一部厚重的史诗,那么这些作品便是记录这段历史荡气回肠的篇章。虽然不像电影《南京照相馆》那样讲述一个真实而悲壮的故事,但以另一种形式、另一个角度进行着国家叙事、宏大叙事,再现和纪念那段不堪回首、波澜壮阔的历史。

三是炽热的抒情性。诗言志、书言情。书法是以汉字的对象、以笔墨纸砚为工具、以表意抒情为目的的造型艺术。表意就是叙事,抒情就是抒发作者、书者的情感。今天的展览,字里行间,抒发的是对侵略战争的愤慨、对抗日英雄的怀念、对世界和平的珍视、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是精湛的艺术性。本次参展的作品,既有书法大家的扛鼎之作,也有青年书家的创新尝试。篆隶真行草,或古朴厚重,或飘逸灵动,笔墨之间既有思想的深度,又有艺术的美感,让观众享受着视觉与精神的双重盛宴。

回望历史,那些流传千古的书法经典,从王羲之《兰亭序》的飘逸到颜真卿《祭侄文稿》的悲愤,从索靖《出师颂》的豪情到苏轼《寒食帖》的苍凉,无一不是文学性、叙事性、抒情性与艺术性的完美融合。它们之所以穿越千年仍动人心魄,正是因为承载着真实的情感与时代的印记。

今天,我们举办这场展览,既是对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让书法不止于笔墨技巧,让诗词不止于文字绝妙组合,而是成为时代的镜子、精神的载体。让我们以艺术的名义,铭记过去的苦难,珍惜当下的和平,让爱国主义和家国情怀,在笔墨传承中永远激荡!

协会地址:江苏南京市鼓楼区西康路56号

邮编:100007邮箱:jhsc2021@163.com联系电话:

京ICP备19044437号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37号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

中华诗词学会
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