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仁美诗社成立仪式上的致辞
王 骏
“两浙吟坛添雅事,旗开仁美铸诗魂”。今天,在全国“肢残人活动日”这个特殊日子里,我们相聚在浙江省残疾人之家,共同见证并庆贺全国首家省级残疾人诗社----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仁美诗社的正式成立。这是我省诗词界的一件喜事,也是我省残疾人文化事业的一件喜事,更是我省残疾人诗词爱好者们的一件大喜事。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庆贺浙江诗坛新添的一朵夺目诗花——浙江仁美诗社的闪亮诞生。
今天,浙江仁美诗社能够顺利成立,仪式能够如期举行,我们首先要感谢的是中华诗词学会以及中华诗词学会残疾人诗词工作委员会。早在四年前,中华诗词学会就要求各省建立残疾人诗词组织。这次周文彰会长更是在百忙中专门录制视频讲话参加今天的成立仪式,给予我们极大的鼓励。特别要感谢中华诗词学会残疾人诗词工委对仁美诗社的成立自始至终给予热忱的指导和大量的具体参与,还专门发来贺信,并组织《仁美诗词》编辑部分散在各省的同仁集体视频祝贺。我们的工作也得到了中国残联和省残联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中国残联宣文部领导在与我们通话时也专门表示了祝贺。省残联以及宣文部领导非常重视诗社的建立,当我们将成立诗社的情况向陈志彪部长汇报沟通时,得到了热情的回应和支持,当场将会议地点定在省残疾人之家并落实省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来承办这次活动。今天顾碧威副部长还专门抽出时间出席仪式并作讲话。
为此,我代表浙江省诗联学会向中华诗词学会以及残工委、中国残联和省残联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也非常敬佩我省的一群残疾人诗人和诗词爱好者,身残志不残,身残诗心在,克服各种障碍,热心于诗词创作和传播,为超越自我,更为诗词事业贡献自己的特长才华。在此也特别对仁美诗社的所有社员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谢。同时,向今天所有出席成立仪式的领导、来宾和朋友表示感谢。
在中华诗词复兴的征程中,在浙江建设文化强省的背景下,建立残疾人诗词组织,是我们省诗联学会本届理事会的一个既定工作目标。2021年中华诗词学会周文彰会长在残疾人诗词工作委员会成立会上指出“残疾人也是发展中华诗词的一支重要力量”,明确要求各地重视残疾人诗词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残疾人诗词工作委员会。浙江经过全省范围内的摸底,当时只有7、8位诗词爱好者愿意加入诗词组织。由于人数较少,我们于同年8月18日建立了浙江仁美诗词小组,并通过微信交流群开展活动。四年多来,仁美诗词小组组织参与了全国残疾人诗词比赛,参与省内组织的各种诗词比赛,取得了好成绩。每年助残日组织大家开展诗词的集中创作活动,平时经常开展诗词创作交流、积极向中华诗词学会残工委的仁美诗词公众号投稿。目前小组成员已达到16位,人员稳定、活动正常。为了更好地发挥仁美诗人们的作用,我们考虑在仁美诗词小组的基础上建立正式的仁美诗社。今年7月6日,省诗联学会八届五次常务理事会上通过了成立仁美诗社的决定。
或许有人会问,残疾人诗人可以参加各地的诗词组织,为何还要专门独立成立这样一个诗社?
我们的考虑是,爱好诗词的残疾人士加入各地诗词组织本来是常态,但浙江仁美诗社的独立成立,是基于残疾人诗词爱好者的独特需求与社会价值的深层考量。这种 “专门性”的组织形态,既是对群体特质的尊重,更是对诗词力量的放大。
一是从创作层面上考虑。建立仁美诗社,构建一个“无障碍”的诗词家园,可以把残疾人诗人变“边缘”为“焦点”。与常人不同,残疾人诗人的创作,往往带有对生命、苦难、坚韧的独特体悟。让他们的作品以“诗人”而非“残疾人”的身份被审视,实现从“特殊群体创作”到“独特文学表达”的升华。
二是从组织层面上考虑。建立仁美诗社,有利于形成残疾人诗人的集体形象,产生积极的社会价值。残疾人诗人在通常诗词组织中只是少数,是被照顾的对象。而专门诗社能将分散的个体力量拧成绳,让诗社成为残疾人精神世界的“集体窗口”,这种转变可以集中展现残疾人是“能创造美的人”的形象,打破人们对残疾人是“被照顾帮扶的人”的固化印象。
三是群体层面上考虑。成立专门仁美诗社,可以让残疾人诗人从“孤独前行”到“结伴同行”。通常的诗词组织虽能提供交流平台,但难以完全覆盖残疾人特有的情感需求,而专门诗社可以起到以诗为载体的精神互助。而且,专门的残疾人诗社,还可以以集体组织的形态参与到我省的残疾人文学创作活动中去,更好地为浙江的残疾人文化事业奉献一份“诗词的力量”。
所以,成立专门的残疾人诗社,绝非将残疾人诗人与外界隔离,恰恰是为了让他们在“被理解、被赋能”后,更有自信、更有底气、更有组织地走向更广阔的诗词世界。
浙江的残疾人事业在就业创业、康复服务、体育竞技、文化艺术等诸多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浙江残疾人群体在其中的文化艺术领域展现出非凡创造力与艺术才华,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成为全国残疾人文化建设重要力量。如今,浙江仁美诗社正式成立,是我省残疾人诗词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更是省诗词与楹联学会组织体系中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她的成立将为浙江残疾人的文学艺术领域增添一支新生力量,也为浙江诗坛增添了一支特色诗词队伍。
诗社成立后,要围绕 “平等、参与、共享”目标,树立“四自” 精神,按照“健组织、创特色、出精品、有作为”的工作思路,以诗词为途径,树立自身形象,扩大社会影响,积极融入和参与中华诗词事业和残疾人事业,为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
“健组织”,就是:在省诗联学会的直接领导下,建立社长负责制,完善诗社领导分工机制。强化诗社内部管理,增强团队凝聚力。构建会议学习、重要事项报告、上级会员推荐、社员管理、经费管理与使用等等基础工作制度体系。要积极壮大队伍,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残疾人诗词爱好者加入仁美诗社。
“创特色”,就是:了解中国残联和省残联的重点工作任务,结合浙江省残联的重点工作,充分发挥残疾人诗社的特点开展诗词创作活动。聚焦残疾人视角下的生活感悟与时代观察,确立“写生命韧性、写社会温度、写精神超越”的“三写” 创作方向 。如开展“仁美诗人诗颂自强模范”创作活动,组织社员为浙江近年的全国自强模范(个人和集体)写诗赞扬,通过这类标志性活动形成仁美诗社的工作特色。
“出精品”,就是:在创作活动中,树立精品意识,不断通过学习、创作、交流,邀请知名诗人讲课培训,来提高自身诗词水平。积极参与全国、全省性的诗词创作活动,争取取得较好成绩。如参与中华诗词学会组织的诗词助残活动和残疾人诗词大赛,向中华诗词学会残工委“仁美诗词”公众号投稿,鼓励和组织社员向《中华诗词》《中华辞赋》《浙江诗联》等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知名刊物投稿。在省诗联学会诗词平台定期刊出“仁美诗词专栏”,展示诗社风采。通过持续努力,逐步提升社员的创作水平,努力在全国诗词界中营造“浙江仁美诗词写作现象”。
“有作为”,就是:通过诗词传递正能量,充分发挥诗社的社会价值。主动对接残联部门,承接 “文化助残” 项目,如参与 “残疾人诗词公益课堂” 授课、为残联大型活动创作诗词(如助残日诗朗诵 、残运会相关作品),让诗社成为残疾人精神文化服务的一支“轻骑队”,在浙江残疾人文学创作领域举起一面中华诗词的旗帜。积极参与省诗联学会组织的全省性活动,融入整个诗词界,发出“浙江仁美声音”。
今天,周文彰会长和顾部长还将作重要讲话,我们将认真学习领会,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仁美诗人是一个有志的群体”(周文彰)。希望仁美诗社全体成员以“健组织”为基础,以“创特色” 为抓手,以 “出精品”为核心,以“有作为”为目标,让“仁美”两字成为浙江残疾人文化事业中的闪亮的注脚。省诗联学会将始终对仁美诗社以工作支持和政策倾斜。相信浙江仁美诗社能准确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心中有热爱、笔下有乾坤,在诗词的世界里绽放你们的光彩,为这个伟大的时代,添上你们一抹独特而温暖的诗意。
(2025年8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