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词曲为桥 礼赞交通建设
“诗咏开路先锋”采风
7月4日,岳阳市诗词协会、散曲研究会组织20多名诗词曲爱好者,走进市公路建设和养护中心及三个直属单位,开展“诗咏开路先锋”集体采风活动,用诗词曲的独特形式,为公路建设者们谱写赞歌。市公路建养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赵启鸿,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周志宏,副主任李军等中心领导和直属单位负责人参与了此次活动。
上午9时,采风团首站抵达市公路建养中心五楼会议室。在座谈会上,岳阳市诗词协会、散曲研究会会长王伊亮介绍了活动的初衷:“公路是城市的血脉,养护者是默默的铺路人。我们希望用诗词曲记录他们的坚守,让更多人看见这份平凡中的伟大。”
市公路建养中心书记、主任赵启鸿说,岳阳作为湘北门户,坐拥大交通优势,公路人始终以“甘为路石,能承大重,争先创新,示范引领”的行业精神守护出行平安,秉持“党在心中,路在脚下”的信念,着力打造“五大示范”“五型团队”“三个最美”。他认为此次采风活动既是对公路工作的肯定,更是一种激励,期待诗词曲爱好者用妙笔为公路事业注入文化生命力。
随后,市公路科技服务中心主任刘侠、107国道养护中心主任余泽征、城区公路事务中心主任黄可分别介绍了三个直属单位在智能养护、应急保通、绿色公路建设等方面的特色亮点,一个个“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故事,为创作者提供了鲜活素材。市诗词协会书画院院长著名书法家李辉模为公路养护中心题写了“路远桥長”、为公路学会题写了王伊亮创作的《水调歌头·眺洞庭湖大桥赞桥梁建设者》,以笔墨艺术的形式礼赞公路建设者的主题,为活动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氛围。
座谈会结束后,在三个直属单位负责人的陪同下,采风团先后前往公路科技服务中心新开基地、107国道养护中心皇姑塘路段、城区公路事务中心北门渡口路段实地探访,还登上北门渡口的汽轮,从水上视角感受公路与渡口交通的联动之美,见证公路建设如何与水上运输协同发力,为区域出行提供多元保障。
在科技服务中心,智能养护设备的精准操作让创作者们大开眼界,不禁感叹“科技为公路插上了翅膀”。这些先进的设备不仅提高了养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也代表着公路事业向现代化、智能化迈进的步伐。
在107国道旁,顶着烈日补坑槽的养护工人身影,成为“汗滴脚下土,护得坦途通”的生动注脚。创作者们亲眼目睹了养护工人在艰苦环境下的辛勤劳作,深刻感受到了他们为保障公路畅通所付出的努力和汗水。
北门渡口路段的绿色景观带,则展现了“路在林中穿,车在景中行”的生态公路画卷。公路与自然景观完美融合,既满足了交通需求,又保护了生态环境,体现了公路建设中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践行。
“以前只知路好走,今日才懂护路难。”市散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白良华在采风笔记本上写下感悟。
此次采风活动以诗词曲为纽带,将文学创作与公路建设紧密相连,让文学的笔墨与公路的柏油相互交融,用优美的韵律定格“开路先锋”们奋斗的足迹,为公路事业赋予了浓厚的文化内涵。让更多人透过诗词曲的韵律,读懂公路人“修一条路、养一片景、暖一方心”的初心。
(撰稿:李红梅 赵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