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诗坛讯息列表
福州市台江区诗词楹联学会2025年8月点评合集

发布时间:        阅读:次      
分享到:




电梯
王军
任人随意指,大小不相欺。

上下迎千客,何曾怨贵卑。


何文兴点评:
      这首诗的巧思在于用最平凡的电梯承载了“众生平等”的深刻主题。“任人随意指”开门见山点出电梯的绝对服从性——无论谁按下按钮都即刻响应;后两句进一步升华,“上下迎千客”写其包容万象的胸襟,“何曾怨贵卑”以拟人手法赋予其无差别服务的品格。电梯成了现代社会“平等”精神的绝妙隐喻,四两拨千斤的写法很有智慧。
      不过作为诗,表达上略显直露。前两句近乎白话,后两句“迎千客”“怨贵卑”的表述也偏概念化,少了些具象的诗意。比如“大小”若换成“童叟”,喻年龄差异,意象会更生动;“怨贵卑”三字直接点题,若转化为具体场景,余味会更悠长。






《戏台》观后感(新韵)
朱峰
谁言戏子最无情,一跃城河百恨生。

枪炮临头终不改,唯留风骨照长青。


黄鸿彬点评:
      本首七言绝句,为电影《戏台》的观后感。诗作聚焦动荡时代下典型的小人物形象,歌颂其对艺术的执着坚守和宁死不屈的气节,立意鲜明,情感饱满。
      开篇以反问破题,直接颠覆传统观念中对“戏子”的轻慢认知,将视角投向战乱背景下艺人的坚守,终不向强权低头,选择“一跃城河”,充满了无奈与悲凉。
      第三句进一步点化,以“枪炮临头终不改”之细节,塑造一个以生命践行气节之形象,末句以“风骨照长青”进一步关照,赋予“戏子”这一身份崇高的精神内涵,彰显“坚守与风骨”这一表达主旨,极具感染力。
      整首诗,情感层层递进,从“百恨生”之悲愤,到“终不改”的刚毅,再到“照长青”之永恒,将个体命运与时代苦难、精神之不朽贯联起来,画面感与情感张力兼具。语言质朴易懂,简洁有力,节奏明快,读来朗朗上口,是一首富有表现力的作品。
      当然,文章不厌百回改,何况是诗。就意象塑造而言,如,次句中的“城河”(护城河)作为具体场景,或许是为了表现其在《戏台》中的真实性,但意象的具象化反而限制了联想空间,若换为更具象征意义的表述,如“一跃清波”“一跃寒江”等,是不是更具表现力呢?个见。






蝶恋花·秋老虎
李德胜
      暑气盘空凝作柱。金虎张鬃,舐尽人间露。倦柳焦荷临水伫。蝉嚣沸彻村榆树。
      忽有雷车翻墨渡。溅湿黄昏,浇熄骄阳怒。半枕新凉偷换暑。风铃悦耳怡心语。



罗正贵点评:
      这首《蝶恋花》上阕用浓墨重彩描绘 “秋老虎” 之烈。开篇 “暑气盘空凝作柱” 以夸张手法起兴,将无形的暑气化为 “盘空立柱” 的具象,“凝” 字赋予暑热厚重、凝滞的质感,仿佛天地间被灼热的气柱填满,瞬间勾勒出 “秋老虎” 持续高温的压抑氛围。“金虎张鬃,舐尽人间露” 则巧妙化用 “秋老虎” 的意象——以 “金虎” 喻秋日残留的暑气,“张鬃” 显其嚣张之态,“舐尽露” 更将暑热的干燥、霸道写活,连清晨的露水都被 “舐尽”,足见炎热之甚。继而转向近景“倦柳焦荷临水伫” 中,“倦”“焦” 二字精准刻画草木情态——柳枝无力低垂、荷叶蜷缩焦枯,即便临水而立也难抵暑气,拟人化的 “伫” 字更添几分无奈;“蝉嚣沸彻村榆树” 转用听觉补衬,蝉鸣 “沸彻” 如潮水般漫过村落的榆树,将暑日的烦躁与喧嚣推向极致,上阕四句,从天地到草木再到虫鸣,层层递进,将 “秋老虎” 的暑热写得立体可感。
      下阕以灵动的笔触写骤雨之凉。笔锋一转,“忽有雷车翻墨渡” 打破上阕的凝滞——“雷车” 喻雷声轰鸣如车轮滚滚,“翻墨渡”状乌云如墨汁翻涌过境,“忽”字凸显天气突变的急促,瞬间营造出风雨欲来的紧张感。“溅湿黄昏,浇熄骄阳怒”承接前句,“溅湿”写雨点急促落下,“浇熄”则以拟人化手法写骄阳的 “怒气” 被雨水扑灭,与上阕 “金虎张鬃” 形成鲜明对比,暑热的嚣张与骤雨的清凉在此碰撞,张力十足。
      此词以 “秋老虎” 这一常见气候现象为切入点,用鲜活的意象、精准的炼字与鲜明的对比,将暑热的压抑与骤雨的清爽写得入木三分,最后以 “风铃悦耳怡心语” 收束,让自然景致与心境感悟完美融合。读罢如临其境:仿佛先置身于骄阳炙烤的村落,听蝉鸣聒噪、见草木枯倦,又忽逢惊雷骤雨,雨后天晴时,枕着新凉听风铃轻响,暑气尽散,惬意满怀。





遇缘

田玉忠
相逢网络一群欢,知遇诗心聚杏坛。
无面同吟山水乐,情真遥寄入云端。

张   博点评:
      此诗以“遇缘”为题,聚焦网络诗友相聚之情境,语言浅白晓畅,能捕捉到数字时代文人交往的特点——不见面却因“诗心”相连,情意借网络传递,有生活实感。
      诗中虽点出“情真”,但多为直白陈述,缺少细节支撑,比如情感共鸣的瞬间,使得“知遇”之深、“遥寄”之切的感染力打了折扣。





榕城新记

任根立
三山两塔峙江流,旧巷新街次第收。
茉莉香中寻古厝,玻璃幕里认渔舟。
茶亭评话声犹在,码道潮音夜未休。

莫问城南多少变,一湾闽水自悠悠。


魏丽兵点评:
      于格律上,颈联“茶亭评话声犹在”中“评”字处应为仄声,是处平声形成小拗,但未影响整体声律,对仗上从空间到感官、新旧等维度落笔构建意象。通篇由实入虚。“次第收”中“次第”稍显刻意,“玻璃幕里认渔舟”易造成场景割裂感,“认”字建议可改为“忆”。诗中有“茉莉香中寻古厝”的灵秀之笔,也有“码道潮音夜未休”的雕琢痕迹,如能再做推敲,效果或更佳。






满江红

陈志强
      旧梦烟云,数十载,散成尘土。忆峥嵘,欲攀云岫,雾迷津渡。鸿爪雪泥痕已杳,菩提明镜心方悟,鬓霜点,冷眼对沉浮,如朝露。
      鲸波怒,犹未住,鲛人泪,何曾负。纵风雨几度,寸心如素。十卷楞严开慧剑,一枰柯烂惊今古,蓦回首,看细雨新芽,春生处!

皇甫瑞平点评:
      此为一篇释然之后的超脱之作。写得含蓄自然,有对世事无常的慨叹,又有个人对生命的体验更融入了禅宗佛理。开篇“旧梦烟云,数十载,散成尘土”,以旧梦,烟云,尘土,来寓意人生如无痕之梦境,易散之云烟尘土,从而奠定了缥缈沧桑的基调。接下来忆往昔,有“欲攀云岫”之高怀,历“雾迷津渡”困顿。经“鸿爪雪泥”之漂泊。历尽千般终还是“心方悟”唯今已是“鬓霜点”方可看淡世事,完成了对人生价值的重新思索。
      下阕以神话传说开篇,“鲸波怒,犹未住”寓意艰辛从未停止,“鲛人泪,何曾负”,《搜神记》《博物志》中的记载:鲛人,亦称“泉客”,是传说中的南海人鱼,泣泪成珠,泪化珠象征痛苦与珍贵的转化。强调虽承受苦难,未负本心。“纵风雨几度,寸心如素”句更是对这一坚贞进一步的诠释。“十卷楞严开慧剑,一枰柯烂惊今古”两个对仗句以禅宗道理来对举展现超脱之缘由。“十卷楞严开慧剑”乃破妄归真之钥,“一枰柯烂惊今古”超然顿悟之由。结拍“看细雨新芽,春生处”超然后而生发了对万事万物不尽的关爱之情,堪为佳作。唯“一枰柯烂惊今古”惊字下得不够有力度,更加之与今读音过于相似,影响了阅读的体验感,可以再炼。




      供稿:黄奕铭(福州市台江区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学会地址: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五一南路311号1003室

邮编:100007邮箱:tjsl2025@163.com联系电话:18605994378

京ICP备19044437号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37号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

中华诗词学会
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