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坛讯息
更多
海南省诗词学会《诗颂感动中国人物》推荐作品
海南省诗词学会《诗颂感动中国人物》推荐作品 ● 肖卿福 咏治防麻风病肖卿福医生 一束阳光 治防医护一肩担, 卌载居村无怨言。 百誉荣身充劲力, 终生唯盼病人安。 颂感动中国人物肖卿福 黄昌振 救死扶伤为众生,不辞劳苦抗麻风。 悬壶济世仁心炽,厚德昭昭耀九重。 题感动中国人物——肖卿福 杨善深 一生笃志治顽症,医患交心恳挚朋。 溃洗药敷情乃眷,深山雪里夜明灯。 ● 朱晓晖 朱晓晖伺父感怀 王宝珉 昔闻沉病父,孝子少床前。 六载亲身历,时时省德偏。 晓晖持节久,芳草动容怜。 岁月随流水,曹娥应避贤。 缇萦能舍命,君主以延年。 独木撑窝室,仁心比巨肩。 往来羞挂齿,善道凭风传。 读孝女朱晓晖事迹感怀(通韵) 吕耀英 菽水承欢以孝亲,诗同苦厄共一身。 凝情子道堪弥久,比照几人无愧心? 注:菽水承欢,典出《礼记·檀弓》,意思是即使生活清苦,也要孝养父母,使之欢乐。 定风波.颂感动中国人物朱晓晖 陈一新 不幸朱翁大病侵,反哺闺女孝情深。抛却尘嚣亲侍奉,如梦,春风满屋沐甘霖。 岁月艰辛华发早。微笑,夜深独自赋诗吟。试问床前应不好,回道,父亲活着我开心。 ● 师昌绪 时代楷模师昌绪 麦唐胜 海归报国践丹忱,科奖功高手摘金。 舍我其谁开伟业,惟将赤胆付初心。 著名材料科学家师昌绪院士(新韵) 临江仙·赞感动中国人物师昌绪院士(贺铸体,新韵) 王昌龙 热血报国藏锐气,回乡意愿巍崇。洋房厚禄不思拥。梓桑召唤我,笑傲彼西风。 辗转回程千万里,浪涛难阻初衷。专攻材料越巅峰,攀高无止步。华夏敬英雄。 诗颂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师昌绪 代古成 知深院士师昌绪,乐为中华奉此生。 家不嫌贫真爱国,志存高远务求精。 尤多建树难枚举,一片丹心鉴赤诚。 感动神州之俊杰,诗讴歌颂史留名。 ● 陇海大院 陇海大院赞 陈亚鸿 陇海传承不立章,助残接力九州扬。 邻居诠释心灵美,振憾人间响四方。 陇海大院 黄秀怀 谁从院落降天团,纯朴犹存一片丹。 三十九年春未老,暖风传递护孤寒。 蝶恋花·赞陇海大院精神 符华虹 瘫痪偏遭亲尽走,无计生存,幸遇邻居救。七百户人伸暖手,卌年接力加新友。 病屋笑留年夜酒,百姓舒怀,任泪沾衣袖。堪喜中华传统秀,扶伤济难传长久。 ● 埃博拉病毒中国援非医疗队 大爱无疆 ——咏颂埃博拉病毒援非医疗组 谢世强 恶疫横行烈且狂,人间大爱更无疆。 扶伤救死非洲唤,去国辞家勇士当。 世界戚休成一体,中华情谊播殊方。 白衣不负新时代,笑看环球共暖凉。 题抗击埃博拉中国援非医疗队 郑尚越 忽报灾民岌岌危,死生不顾入西非。 解悬得遂凭医术,衔命归来壮国威。 剧本争相写曹广,疫苗何幸有陈薇。 杏林亦是当年植,满目良材已过围。 注: 1、2014年3月,埃博拉疫情突然在西非爆发,中国派往当地参与抗疫的医务人员累计有近600名,并提供了价值约7.5亿元的紧急援助; 2、曹广医生亲自接诊第一例埃博拉患者,并成为《埃博拉前线》剧中主人公郑书鹏的原型之一; 3、陈薇院士带领团队研制出全球首个2014基因突变型埃博拉疫苗。 ● 吴锦泉 感动中国人物——吴锦泉 符传宝 平凡老叟志轩昂,一向豪情献热肠。 串巷磨刀频洒汗,赈灾侠骨勇倾囊。 助人踏遍青泥路,励志真如红日光。 自守清贫弘大德,名标史册韵飞扬。 庆春宫·磨刀老人 慈善大使 ——咏感动中国人物吴锦泉 林星煌 曾历沧桑,弥珍寒暑,坦然满脸风霜。磨砺生涯,奔波身影,乾乾笑对寻常。倩来霞雪,又磨得、新锋闪光。单车尘远,延辙行行,留韵锵锵。 粗衣淡饭何妨。平民心态,菩萨心肠。屡屡倾囊,殷殷济困,无疆大爱如璋。一花开后,看竞发、千葩向阳。感兮华夏,锦织春图,泉润春芳。 赞磨刀人吴锦泉 王健强 堪夸耄耋走千家,刀刃磨来可削霞。 酬得分文尽施善,人生淬出是精华。
学会简介
更多
诗词速递
更多
赛事纵横
更多
学会会员
更多
  • 林冠群
  • 郑邦利
  • 周济夫
  • 包德珍
  • 谢世强
  • 林志坚
诗教在线
更多
    基础常识
  • 何为古体诗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近体诗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古绝,何为律绝
    2021年07月13日
  • 五言和七言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律诗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词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四声 平仄
    2021年07月15日
     检索工具
  • 中华通韵
  • 中华新韵
  • 平水韵
  • 词林正韵
     格律检测工具
  • 自动检测
经典博览
更多
    主题
  • 离别
  • 送别
  • 田园
  • 山水
  • 伤怀
  • 赞美
  • 重阳
  • 中秋
  • 七夕
  • 端午节
  • 清明节
  • 元宵节
  • 春节
  • 西湖
  • 饮酒
  • 友情
  • 老师
  • 悼亡
  • 哲理
  • 励志
  • 爱情
    朝代
  • 隋朝
  • 唐朝
  • 宋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魏晋
  • 南北朝
  • 先秦
  • 金朝
  • 汉朝
  • 两汉
  • 五代
  • 近代
  • 现代
  • 当代
    推荐诗人
  • 屈原
  • 杜牧
  • 王安石
  • 李商隐
  • 杜甫
  • 李白
  • 荀子
  • 杨炯
  • 释善珍
  • 孔绍安
  • 志南
  • 南宋无名
  • 敦煌曲子
  • 王湾
诗乡诗教
更多
诗韵家风
更多
    仁德为怀 诗书传家
    林英 我叫林英,出生于书香门第,家学渊源深厚,是鼎城区江南中学的退休教师。父亲林世琨生于1921年,卒于2021年,百岁人生坎坷而荣光,他仁德为怀,诗书传家,点点滴滴,至今犹在眼前。 父亲生前是中学教师、中共党员,是中华诗词学会的早期会员、重点作者,也是《朗州诗艺》社的创始人之一。他从小接受私塾教育,饱读四书五经,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知义明理,与人为善,宽厚仁爱,实诚至真。在中学时期,他就向报社投稿,仗义执言,为民呐喊。21岁走上教育战线,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年至87岁,才走下老年大学的讲台结束教书生涯。 父亲退休后以创办诗社、写诗编诗为主,其创作的1000多首诗词散见于国内各地诗词刊物之中,作品入选《当代中华诗词集》《中华诗人大辞典》《中华名人大典》,为常德的诗教贡献了力量。 父亲曾多次参加市、区级和全国性的诗词集会、学术研讨,2000年父亲年已80岁,仍不辞辛劳前往深圳参加全国第十三届中华诗词研讨会。2007年,父亲怀着对诗圣杜甫的崇敬和景仰,还前往成都杜甫草堂、武侯祠游览采风,《瞻仰武侯祠》就是他归来后的作品。 父亲在青年时期命运跌宕、磨难重重,错过了入党佳期,后在80高龄时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多年的个人心愿。2016年5月,鼎城电视台举行“忆党史感党恩”演讲比赛,区委参赛选手逄晓博的演讲《跨越半个世纪的三次申请入党》,声情并茂地讲述了父亲入党的艰辛历程,受到评委们的高度赞扬。 2020年10月,父亲在百岁生日之际,题了一首《迎接百岁》自勉。其诗云:“回首沧桑日月长,饱经风雨又冰霜。八旬讲课不言苦,九秩出书未诉忙。论说万言惭卓见,诗歌千首愧华章。春秋佳日登高唱,年寿频加喜洋洋。” 父亲一生喜欢买书读书,家里藏书很多是父亲购买的。早些年,父亲工资低,只好节衣缩食买书藏书,如《李白诗歌全集》《杜甫诗集》《中华对联》《古文观止》等等,这些古文经典著作,父亲都精读细品,书里都有他的亲笔批注释义。每当我看到父亲留下的这些珍贵笔迹时,就会双眼模糊,父亲教育我的往事历历在目。“十载功夫终破壁,一生刚劲必拿云”不愧为父亲读书生涯的真实记录。 我和儿子、侄女侄子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教育和熏陶,父亲叫我们几代人读《唐诗三百首》《唐诗选集》《古文观止》等,这些书籍现在还存放在我的书柜里。记得我工作之初的几年,每当寒暑假或周末回家,父亲就把家里红木方桌放在禾场花间树下,给我讲解、教我朗读。父亲还教育我说:“读书如汇川入海、积土成山,日积月累才会成功。”书卷多情似故人,诗词寄梦总相亲。那时,我希望自己也能像李白、杜甫、徐霞客那样,饱览祖国大好河山,写下千年诗篇流传于世! 在父亲的教导和影响下,我对诗词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07年我开通网络博客进行写作,2009年申请加入了鼎城诗艺社,2015年加入了常德市诗词学会,同年加入了湖南省诗词学会,2021年加入了中华诗词学会。 2021年上半年,我那百岁的父亲走了,我无法抹去有关父亲的记忆,以泪洗面,悲从心生。父亲的音容笑貌时刻在我脑海闪现,父亲的谆谆教诲时刻在我耳边回响,父亲铁肩担道义、皓首著文章的人生态度鞭策着我,父亲滴水穿石、集腋成裘的为学精神激励着我。我不会忘记父亲的忠告,继续在中华文化的宝库中去发掘,在千年诗词的海洋里去求索,让自己的人生饱含诗香韵味,让未来生活更加诗情画意。 这些年,我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诗协活动:2010年参加了第五届中国常德诗人节,2012年参加了第六届中国常德诗人节,2017年参加了《走向》首发仪式,2018年参加了三八书香颁奖典礼,2019年参加市巾帼诗社旅行采风活动,结识了全国各地文朋诗友,增长了见识。我深刻地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年轻一代继承传播,世世代代发扬光大。
    查看详情》
  • 诗书继世长--“风筝之都”潍坊一家三代诗选
    2022年12月14日
  • 守得家园方寸土(作者:王琼)
    2021年12月19日
  • 相伴诗词到永远
    2021年11月10日
诗书画苑
更多

学会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海垦路38号农垦西大院老干活动楼2楼

邮编:100007邮箱:hnsscxh2021@163.com联系电话:

京ICP备19044437号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37号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

中华诗词学会
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