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点评】
发布时间:
阅读:次
180【佳作点评】
暮春游园(张莉莉)
夜雨浥轻尘,入眸荆草新。
流连佳景处,徙倚胜游人。
水畔观鱼戏,花前赏蝶巡。
击觞传雅意,一曲醉芳春。
张东杰点评:
此诗意境清新雅致、韵律和谐、引人入胜,读来教人多醉于暮春游园闲适之境。
首联"夜雨浥轻尘,入眸荆草新"以夜雨润尘、荆草初新的画面开篇,可谓全篇点睛之笔,简约明快,独有韵味。此处能化用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之句而别开新境,使人感受有一缕清新之气息扑面而来。颔联"流连佳景处,徙倚胜游人"。此处点明了游园主题,律法娴熟,承接顺畅,似见美景之中游人如织,随之将人带入其境。颈联"水畔观鱼戏,花前赏蝶巡"对仗工稳,观察细腻,落笔精巧,通过鱼之戏水,蝶之飞旋的优美动态,恰与游人共处暮春之时,吟出一片和谐自然之声。此处借景抒情,皆可感受暮春时节的无限生机,诗人此时的愉悦心情可见一斑。尾联"击觞传雅意,一曲醉芳春",只此"击觞"“雅意”之间更有烘托欢快之意,暮春时节却毫无伤感之情,兴结于雅集之处,一醉抒怀乐得其中。
全诗语言清丽简洁,结构严谨,极富田园诗之雅致。颇具暮春之特质。并融入细腻的情感,犹可寻王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之迹。
画堂春·暮春(肖梅)
红消翠长柳生绵,闲庭碧水蓝天。紫藤香漫欲成仙,春色阑珊。
园内落英满地,随风聚散亭前。流光深处寄诗笺,载入云烟。
张红英点评:
这首小令,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暮春图景,意象丰富,意境优美。
上阕“红消翠长” “柳生棉”紧扣暮春时节特征,红绿对比鲜明,“闲庭碧水蓝天”营造出静谧开阔的空间感;“紫藤香漫”增添嗅觉体验,“欲成仙”“春色阑珊”既写出沉醉之感,又暗含春将尽的怅惘。
下阕“落英满地”“随风聚散”动态描摹落花飘零之态,寄托时光易逝的淡淡愁绪。“流光深处寄诗笺,载入云烟”收束巧妙,将情感与时光相系,以飘逸笔触将思绪融入云烟,余韵悠长。
全词深得宋词小令遗韵,然在虚实转捩处稍有不足。如若在转接处加上“听觉”体验,从视觉,听觉多方面渲染,使整首词更有纵深感是不是会更好?个别字词也有待商榷,比如“载”入云烟好,还是“散”入云烟好呢?
暮春(杨丽静)
春来夜半雨如酥,洒落山川万物舒。
风过麦田翻碧浪,垄头又见种新蔬。
黄瑞娥点评:
春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古往今来人们珍惜春天,在享受和繁忙中度过春天,往往把春天大致分三个阶段,早春、仲春和暮春。暮春里有春天的最后节气—-谷雨,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墒情良好。有谚语“谷雨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这首七绝《暮春》从春雨和农事方面立意,写出季节的特色,也体现作者对农事的关心。起句用比喻手法写夜来春雨,点明时间,这雨是谷雨节气的雨。承句写雨落山川滋润万物蓬勃生长,是全景式描写。在这两句铺垫下转结两句写眼前景色,风过麦田翻碧浪,动词“过”“翻”的运用给人以动感,随着视线又写出看见人们种新蔬(种瓜点豆)。四句下来围绕暮春时节农村田野的景象来写,写出内心的希望,对农事的关心,突破了伤春的主题。
此绝押中华通韵,第二、四句韵脚“舒”和“蔬”同音字相押,最好避开,从听觉角度感到缺少音韵变化的美感。个见仅供参考。
暮春(王素梅)
暮春孤寂入郊林,簌簌飞花感不禁。
乱眼游丝翻雪絮,衔泥飞燕恋烟浔。
丁香思梦愁千结,梨蕊关情撮一襟。
最喜海棠风里步,胭脂点点妒芳心。
张淑艺点评: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致与情感。诗中选取了典型暮春意象,营造出凋零与生机并存的矛盾氛围。首联以“孤寂”起笔,颔联与颈联对仗精巧,炼字精准,通过纷乱的春景(游丝、飞燕)与愁绪(丁香、梨蕊)铺陈矛盾心境,尾联却以“最喜”转折,表面写对海棠的偏爱,实则“妒”字泄露了芳华难驻的隐痛,形成含蓄深婉的情感张力。这首诗以婉约清丽的语言将暮春之景与人生感怀紧密结合,既有对自然细致的观察,又不失情感的深度。
河北省诗词协会女子工作委员会
顾 问:马文斐
主 任:冯浩雪
副 主 任:王小木 胡桂君
秘 书 长:李艳美
副秘书长:孙 利 王 琪 魏秀琴
《燕赵女子诗词》编辑部
主 编:马文斐
常务 副主编:胡桂君
副 主 编:魏秀琴 赵月花
制 作 编 辑:张金鸾 赵卫莲
本 期 编 审:魏秀琴
本 期 制 作:张金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