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梁苑诗社格律诗词初级讲习班教案例选记实
(2021年12月30日周四)
朱清彦
一、诗友习作评改:
1、王淑琴原作:
七古·致西安抗疫
疫情偷袭古长安,
封城核酸不作闲。
杀声一片战恶魔,
敢教民众换新颜。
评析:组词造句表达意思准确,行文通顺。这些作诗的基本问题已解决,再往“工巧”上迈步努力,力求思想性和艺术性更上一层楼。
①首句内容表达已相当准确了,只是组句选词还有“简白”、“枯燥”之痕。如“偷袭”一词无趣味亦显俗浅,不如改用“泛”字,“泛”为多意字,取其意为“泛滥”,水向四处漫流之意。
②第二句对“封城核酸不作闲”中三词组合均不通顺不达意。尤其“不作闲”一词表达不准确。全句可改作“十里封城”或“封城十里测核酸”就清楚明白了。
③第三句尚可。但语意可再加重一些。一、二、四句尾押平声韵,第三句该用仄声字收尾。
④第四句用“换新颜”三字收尾亦不恰当。诗之末句乃全文最精彩,重量最大处,用“换新颜”收尾太轻淡了,有减小诗意之嫌。
改作:
七古·致西安抗疫战士 (新声韵)
新冠疠疫泛长安,
封城十里测核酸。
一纸檄文讨魔令,
千军奋戈把敌歼。
注释:①疠——瘟疫。
②泛——多义字,取其义泛滥、水向四处漫流。
③檄文——古代用于征召或声讨等的文书。
2、赵煜功习作评改
原作:
七古·电大同窗聚会有感(新声韵)
同窗喜聚意绵长,
年逾花甲器宇昂。
叙旧开怀笑声脆,
谈今尽兴诉衷肠。
杯斟岁月品人生,
诗咏忧乐频举觞。
愿君身健赛吕祖,
期颐携侣看朝阳。
注释:①器宇——指人的仪表、风度、气概或胸襟、度量等。
②轩昂——高扬。形容精神饱满,振奋的样子。
③衷肠——内心的话。
④觞——古代称盛有酒的酒杯。
⑤吕祖——传说中,八仙中吕洞宾。
⑥期颐——人到了百岁的年纪。
评析:
①首句“意绵长”三字和前四字“同窗喜聚”组句无前因后果关系,不恰当。
②第二句的“年愈花甲”和“气宇昂”组句亦不合理。
③第七句“赛吕祖”中的“吕祖”乃是八仙中的吕洞宾,人称“骚仙”,拿他作比喻似不庄重,且亦属冷僻典故,不恰当。
④末句携侣看朝阳结尾无甚意趣亦不生劲。
改作:
七古·同窗聚会(新声韵)
推杯换盏聚同窗,
谈今叙旧话短长。
谈今时闻开怀笑,
叙旧常见动衷肠。
杯斟人生苦与乐,
鬓藏岁月记沧桑。
问君何时再聚首,
谈笑风生对斜阳。
二、梁苑诗话
从本课起,授课栏目里增加一栏《梁苑诗话》以飨我社诗友。“诗话”者,解义为“评论诗和诗人的著作。(多为随笔性质),今选《随园诗话》书中一则讲释作为初讲:
原文:改诗难
改诗难于作诗,何也?作诗,兴会①所至,容易成篇;改诗,则兴会已过,大局已定,有一二字于心不安,千力万气,求易②不得,竞有隔一两月,于无意中得之者。刘彦和所谓:“富于万篇,窘③于一字。”真甘苦之言。《荀子》曰:“人有失针者,寻之不得,忽而得之非目加明④也,眸而得之也。”所谓“眸”者,偶睨⑤及之也。唐人句云:“尽日觅不得,有时还自来。”即“眸而得之”之谓也。
注释:①兴会——因一时有所感受而发生的兴趣。
②易——容易、平和、改变、交易、轻视、芟治草木。
③窘——穷困,为难,使为难。
④目加明——眼睛增加视力。
⑤睨——斜着眼睛看。
课堂阅读译文,不再抄录
举例:
七言古绝·感怀(新声韵)
序:一九六九年早春二月,祸谪安阳,国庆节假回郑州省亲度假,值秋风萧瑟,午梦不成,扶今追往,念岁月峥嵘,积郁难吐,信口诌来,得古绝之后二句,记忆犹新。五十年后感慨重生,兴会再来,再拾旧吟補诌前缺。
秋高风冽凋梧桐,
斜枕半卧梦不成。
东望汴州寻何日,
落叶叩窗一树空。
補诌于2020年元月五日 。
三、每周一吟,汴梁春色十二咏之四
七绝·验春(新声韵)
朱清彦
天寒地冻雪飞白,
护暖垂帘响半开。
疑是南归家燕早,
梅梢吐蕾验春来。
四、讲课文:
《长啸集》第22页--
1、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2、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即相反的)。
3、交替和对立是以两个音节(即两个汉字)作为一个节奏单位进行的……
2022年2月4日脱稿

朱清彦老师在梁苑诗社课堂讲课
淡谈诗的韵味
——在梁苑诗社研究课的发言提纲
于兆福
诗需要有韵味,诗的韵味从形象中来。
写山水诗,要见山见水,山秀水绿,峰险径悠,全凭人心感悟联想,才能产生韵味。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庐山》)只见山水,无有联想,则无韵味。
写景,更要用意,自求浑然,见景抒情,各人有各人的感悟和韵味,不可人哭你流泪,人笑你张嘴。如:雾散冰开岁末知,凌霜玉蕊自清奇。(拙作《春梅》)
婉转是诗的韵味之一法,须慎思巧转。如:且将老絮追秋去,留下真情春再归。(拙作《芦花》)
用典是使诗有韵味的手法之一,可增加诗的底蕴和厚重。但用典要合分适度,随其所意,不拘词句,不留痕迹。如:一朝抒肺腑,不屑共秋风。(王文峙《咏蝉》)
虚实结合是诗的韵味的又一手法,但不可过实,过实则不灵。亦不可过虚,过虚则无形。如:雾散松风泻,云分半月开。(拙作《嵩山夜宿》)
摹声,是一种修辞法,可使诗增加动感和生气。如:小小环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历,几声抽泣。(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形象思维,是为诗的基本原则,无形象思维则不成诗,更谈不上韵味。形象思维就是把作者之情、之意、之理寄于事物。如:留得相思春后草,翻成一梦水中花。(叶流夏之对仗句)
收放之法是提高诗之韵味又一法。但收放当合于心,心要有气度。如:春溪逐浪欢歌去,甘露随时著杏花。(王红建《春雨》)
警世之语,给诗另一种韵味。但意当随于世,从寻常中得来,不可有隔。如:一盏沉浮月,味醒天下人。(拙作《禅茶一味》)
怀古诗之韵在怀字,须以实事为据,落笔为根,或有所得,或有所慨,或有所悟。如:江山如画人民坐,更念韵峰那盏灯。(拙作《纪念毛主席128诞辰》
气魄是豪放诗的韵味特点,气魄既到,则山川河流,花草树木皆为奴仆,无不听命。如:诗共庐山瀑,飞流下盛唐。(徐艺宁《李白》)多么豪放从容。
诗是乐与画的交融,是思与情的碰撞。缩万里于尺幅,藏千年于瞬间。 他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涓涓流淌的一条小溪,清澈明媚的光波,折射是诗人从《诗经》中走出来,踩着唐诗宋词的韵脚,顾盼生辉,穿越而来的韵味,涤荡心灵,陶冶情操,享受美好。让我们的诗更有韵味些吧!
2022年2月24日
于兆福老师在梁苑诗社课堂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