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意境之我见
于兆福
意境是诗人对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的感受所产生的一种情怀;是诗人的思想与感情同客观事物想联想所产生的境界;是诗人在诗中表达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境外之味,提高思想情操所创设的艺术环境;是诗人写诗的目的,同时,又是读者理解诗的起点,是诗人与读者沟通的桥梁,是诗词作品的最基本的又是最重要的审美范畴。
那么意境是如何产生的呢?它来源于客观世界。诸如:四季景物的变化、生活环境的优劣、山河湖海的景象、田园禾野的趣味、大千世界的形象,以及政治风云变幻、人生喜思哀乐、生活酸甜苦辣……常常是激发诗人感情的触发剂,他们无不时刻触动诗人的心灵,这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所感觉的客观环境猝然结合在一起,“景与情和、意与象通”,客观事物就变成了为诗人表达意的意象。这些意象的活动的环境就产生了意境。
由此,可以看出,诗人创设意境的必要条件是激烈的真挚的感情,又应当是活的思想的外现,这种把情感消融在思想,把思想消融在情感里,达到主旨的外现是“诗之基,人之胸襟,”随遇而发,随生而盛,即为诗。如:我的拙作《翻老照片感吟》“手捧朝阳比晚阳,八十岁月页中藏。人生短暂不盈尺,何与黄昏论短长。”就是情和思想的交融而产生的产物。
诗的意境是普遍存在的,它就在诗人的周围,一旦情感和客观事物碰撞出火花,就有了诗心或者说诗情。我们把这碰撞的一瞬叫做灵感,这是诗人创造意境的开始,昰诗的受孕,它是诗人在想象中捕捉到的不落俗套的构思,是诗的情感和景象事物偶然踫合而产生的意境的雏形,是意境的萌发和完成意境的追求,是构成诗的内容又是完成诗的动力。但是,灵感是脆弱的,如闪电之一瞬,昙花之一现,稍纵即逝,会使好诗胎死腹中。
有了灵感要抓住不放,要凭借这时的敏锐的感受力,把自己的情感,在主旨的指导和制约下,对客观事物做出生动、直观的展现和联想,先用情感联想,寄情与物,使物成为意象,再把意象的层次关系进行逻辑思维,给它放在一个恰当的环境中,使它的特征(和你的感情统一的特征)用修辞手法表现出来,形成鲜明的主题,使形象达到典型化。这个过程我们叫它形象思维。思维不成熟的叫写境,思维成熟的叫造境。通过形象思维,我们把写境的人叫写诗的人,把造境的人叫做诗人。
意境中站主导地位的是“情”,情为主,景为宾。强烈的感情是诗人鼓起的想象的翅膀,是诗人创造意境的动力,渗透到意境的全体,灌注到各个部分。情景交融是诗的意境的内容和全部。诗中有必不可解之情,才有不可朽之诗。所以,诗人都应是情种,用情要真挚、要深刻,所谓古人作诗之道,就是“感而思,思而积,积而满,满而作。”感情要独特,用自己独特的个性要求,对日常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事物发现其新鲜意义,赋予新鲜的感情、创设新鲜的意境。这样,情与景、意与象发生了形象思维的飞跃,原来的物和情就脱离了一般状态,成为诗中的具体意象,所谓的“情能移境,境又能移情”,相得益彰。诗人的全部技巧就是创造引起读者审美再造的刺激物,使个性化的“形”,寄寓本质化的“神”。如:意境中的片石孤树,既有个体的特征,又是山的本质特征。烟霞可以是云的体现,小草柳梢又是春的精神等等。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三组前人的诗句:
1.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韦应物)
2.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白居易)
3.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
他们三人都是以树叶萎黄来比喻老人的。很显然,韦应物的诗人在前,树叶在后,人是秋的陪衬,直述人老叶黄,没有给读者留下思维的余地,感人的力度不够;白居易的诗句,黄叶在前,白头人在后,黄叶和白头形象相对,产生了趣味,但意境层次浅;司空曙的诗句,不说秋而说黄叶,不说老而说白头,而且把黄叶放在雨中,把白头放在灯下,秋雨与黄叶为侣,白头和寒灯相对,将老境灌注在创设的意境之中,既有比,又有兴,张月见影,掷地有声。真可谓创设意境的高手。
可见,诗人对生活观察得越仔细,对生活本质认识得越深,对情和景联想得越全面,创造的意境典型化成度就越高,诸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等等,无一不是诗人匠心独运创设意境的典范。所以,我们学诗,要很好地品读前人的佳作,悟他们的造景之妙,借他们“点石成金”“点铁成金”的指头,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提高创设意境的典型化程度,创作出能流传后代的佳作来,以丰富祖国的国粹宝库。
2022年元旦
开封梁苑诗社格律诗词初级讲习班讲学教案例选记实
朱清彦
一、诗友习作评析与修改
1、周德暄习作评改:
原作:清平乐·咏冬(新声韵,李白体1)
潇潇冬雨。洒洒青松洗。昂首排排胸挺立。喜与雪冰共聚。 梅红竹翠松青。岁寒三友同生。若显高洁情谊,还需三九寒冬。
(按《唐宋词格律》校谱无误)
评析:①平仄格律及用韵准确无误。组词造句亦较通顺,表达意思亦能说 得过去。
②词题“咏冬”,词意却主写松竹梅岁寒三友。有跑题之嫌,或曰切题不紧密。
③词不达意处或组词不准确的如结尾处“若显……”
④立意单薄无惊句,尤其结尾句“还需三九寒冬。”
⑤上下片分工不明确。意重和字重处如“松”。首句已有“潇潇冬雨”,末句又出现“三九寒冬”句。下片首句已有“梅竹松”,第二句接着又来“岁寒三友”,这都是意重处。让人读来感到中心、主题凌乱,平添繁冗散碎之感。今循其意、依其谱、同其声另撰共鉴:
改作:清平乐·咏冬(新声韵)
密云细雨。一把尘寰洗。竹挺松遒风雪里。金鹊梅梢送喜。 岁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 仄
临酷九严冬。汴梁寒锁冰封。遥盼南归双燕,衔来十里春红。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2、王淑琴习作评析与改作:
原作: 古体诗 秋韵(新声韵)
一池残荷透深秋,
满城菊香醉客游。
南来北往却忘返,
一城宋韵留心头。
评析:结构合理,诗意亦较浓厚。开头和结尾以及谋篇、布局处理的也较好,只需改动数字即可成为一首好诗。
①首句中的“透”字可以使用但不生动,可以改成毛主席咏梅词中“只把春来报”的“报”字,就可成率统全篇的惊句了。
②第二句中的“醉客游”中的“客”字,可留作下一句使用,这里可改用“人”字。
③第三句中的“却忘返”显生硬不贴切,亦浅薄可改作“客归去”三字更合适且贴切。
④第四句“一城”两字和第二句中“满城”重复,可让第四句内容成为第三句内容的延伸和对偶。
改作:古体诗 秋游汴梁(新声韵)
一池残荷报深秋,
满城菊香醉人游。
南来北往客归去,
千年宋韵心中留。
二、每周一吟
今天我们讲、我们创作的格律诗词,都是从中国古代先人那里传承过来的,有很浓厚的古味,所以,一定要让创作出来的诗词作品沾带些古文化气息,像杨济泰老师讲的那样:“在古诗词里泡一泡”。为解决学习格律诗词的诗友们在创作中用语不够精简,气味不够丰厚,立意不够深远等俗、浅、直、白问题,建议大家接触并研究一些古代文言文儿。在这里我先背诵一段《聊斋志异》中的《胭脂》的原文,以供师友鉴赏。
“东昌卞氏,业牛医者,有女小字胭脂,才姿惠丽。父宝爱之,欲占凤于清门,而世族鄙其寒贱,不屑缔盟,以故及笄未字。”
注释:①占凤——攀扯。②清门——读书做官的大户人家。③世族——大户人家。④不屑xiè——由于轻视而不肯做或不接受。⑤缔盟——结亲。⑥笄jī——古代盘头发用的簪子。⑦及笄——女子到了十六岁要盘发嫁人了(定亲)。⑧未字——女子尚未许配人家。⑨鄙bǐ——粗俗低下。
朱清彦诗词两首
1、破阵子·不第恨(新声韵,谱依《中华韵典》)
小序:偶检典籍遇“沆瀣一气”典故,读后颇感激愤,对千古举子考场的落第之恨诌成小令一阙,以解积胸之郁。呈诗社诸吟友尊览。
沆瀣师徒暗递,贤达举子难呈。愧负十年磨砚苦,饮恨藏羞学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
稼农。空怀夙志雄。
仄平。仄平平仄平。
晨日荷锄圃叟,暮窗琢句吟翁。不借东风香自远,花好何须榜上名。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流传千古评。
平平平仄平。
注释:
①沆hàng瀣xiè——词出成语“沆瀣一气”。“沆瀣”本指夜间的水汽。成语解为: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记载,唐朝有个主
考官崔沆,录取了他的门生崔瀣。当时有人嘲笑他们:“座主门生,
沆瀣一气”。后用来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②从本课起,以后每课的《每周一吟》栏目里介绍一首自撰的“七绝, 汴梁春色十二咏”组诗之一种,以诠释格律诗用语的文言文和新诗用白话文的区别。
《汴梁春色十二咏》组诗之一
七绝·藏春(新声韵)
霜冷风寒二月天,
吟翁访翠到南园。
千寻难觅藏春处,
一片晨红放牡丹。
朱清彦2021.12.7
三、讲课文《长啸集》第221页“格律诗解析与格律诗学习
速成”《长啸集》第222页之(4)、同一首诗必须一韵到底……
举例:宋代陆游《示儿》诗
七绝·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
①九州——指中国。。原典出自“禹铸九鼎,置九州”。禹是夏朝的开国皇帝。
②王师——皇帝、国家派遣的军队。
③乃nǎi翁——“乃”为多义词,取义为文言代词你、你的。“翁”为男性老人,指其父。如:“乃父”“乃兄”等。
以下按《中华诗词名句鉴赏字典》第297页讲析。
2021年12月31日
(图:朱清彦老师)
李商隐《潭州》赏析
王文峙
一种风流吾最爱,六朝人物晚唐诗。
提到晚唐诗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李商隐的作品了,在诗坛李商隐是晚唐最全能最优秀的一个,是晚唐乃至整个唐朝诗坛上的一座丰碑,他的七绝可以和李白、王昌龄相媲美,长篇古风的造诣甚至在韩愈之上,清代的纪晓岚说:“李商隐的诗虽然超不过杜甫的《北征》,但却超过了韩愈的《南山》。在教化诗和主旋诗他也是一流的高手。”“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已成为他流传千古的警句,明清之交的学者吴殳的评价:唐代诗人里能够开辟出一片宇宙的只有四个人李白、杜甫、韩愈、李义山。足见李商隐在诗界的份量及对后世的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赏析一下他的《七律·潭州》:
潭州
潭州官舍暮楼空,
今古无端入望中。
湘泪浅深滋竹色,
楚歌重叠怨兰丛。
陶公战舰空滩雨,
贾傅承尘破庙风。
目断故园人不至,
松醪一醉与谁同。
首联交代时间、地点及伤怀的缘由,“潭州官舍暮楼空”。写诗人在官舍里看到人去楼空的凄凉景象,不禁陷入伤今吊古的情怀之中,孑身一人倍感孤寂,古今多少事无端的浮现在眼前,于是就引出了第二句“今古无端入望中”那么自然入情入理,尤其“无端”二字用得出彩!暗含着抱怨与无奈。看似平铺直叙,却有了起伏之感,情绪之波动跃然纸上。
颔联:“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引用湘妃泪和楚歌、子兰等典故。湘妃指舜帝的二个妃子娥皇和女英,典出《述异记》,舜帝南巡死于苍梧,二妃伤心恸哭泪下沾竹而竹色尽斑。楚歌指《九歌》《九章》等,暗喻屈原,屈原赋中指斥令尹子兰。子兰,楚怀王之子,秦昭王诱楚怀王前去会盟,屈原等臣力谏阻拦,子兰却力劝怀王赴秦,结果被秦幽禁,子兰推其兄为襄王,自为令尹,位压群臣。兰丛是指以子兰为首的政治集团。
颈联:“陶公战舰空滩雨,贾傅承尘破庙风。”接着用典,陶公指陶侃,东晋名将,陶渊明之曾祖,战功赫赫,且在荆江做刺史时政绩昭昭,”路不拾遗”就是赞扬他制下的荆江。贾傅是贾谊,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这两位均可用之大才,陶侃以渡船为战舰大破敌,贾谊以政论上疏屡建功。而今,战舰搁浅荒滩遭雨侵,贾庙蒙尘破败被风凌。
此诗还显示出李商隐的学识渊博、文化底蕴深厚、才气过人的一面,书卷气十足,着实令人钦佩。
2022年1月3日于化道斋
(图:王文峙老师)
一个亡国之君的叹息
——赵佶《眼儿媚》赏析
陈胜
眼儿媚·玉京曾忆昔繁华
宋·赵佶
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
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
作者简介:赵佶,即宋徽宗(公元1082——1135),宋神宗赵顼第11子,宋哲宗赵煦之弟,北宋第八位皇帝。赵佶初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哲宗公元1100年病亡无子,向皇后于同月立赵佶为帝,是为徽宗,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赵佶在位25年,靖康年京师被金兵攻破,被俘与其子钦宗赵桓一起被金兵押至五国城坐井观天,受尽折磨羞辱而死,终年54岁。葬于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赵佶一生治国无能,整日醉心于走马斗鸡,踢球打弹,书法绘画,搜求花石,任用奸佞误国。例如,起用他当端王时的踢球手高俅当太尉掌管兵权,任用谀臣朱勔主持苏州应奉局 ,到处搜运花石纲及奇花异草,激起大规模民变;重用奸臣蔡京,童贯,造成国力衰竭,阶级矛盾尖锐,大宋汲汲可危。金兵打来,他甩手国政于其子钦宗赵桓,自己当起了太上皇,导致金兵破城(东京开封),北宋灭亡。这阙词估计是宋徽宗在五国城坐井观天时写下的,以表亡国之痛,也是无奈之哀叹。
赏析:开首两句,“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徽宗追忆京师开封昔日的繁华景象,“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此处词人用——“曾”和“昔”两字,迭次强调点明了北宋的繁华已经落尽,如今的天子已沦为亡国之君,階下之囚。昔日的万里江山已遭金寇的铁蹄践踏,不复帝王家。下面“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三句,具体描写了昔日汴京的繁华景象,为下半阙的苍凉哀叹之强烈对比埋下了伏笔。琼林玉殿,指林立的宫殿皆由汉白玉建造,朝有珠丝弦管之演奏,晚有笙箫琵琶之吹弹,仙乐绕梁,香熏玉殿,宛若阆苑仙境。下面笔锋陡转,“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两句,点出昔日汴京城,如今城垣破败,市井萧条,人去城摧,自己身在异国为奴,追忆万花丛生,海棠满园的皇宫禁苑之春梦,也只能在外面的荒漠里游荡。“春梦绕胡沙”,是谓绝响!结篇三句,又陡然把作者的春梦拉回残酷的现实,“家山何处?”北国荒漠中的悲天怜问,“忍听羌管,吹彻梅花!”,怎忍得听那幽怨的羌笛吹奏故土的名曲“梅花落”!结尾两句,与南唐后主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句,同为史上亡国之君的哀叹绝唱,堪为双壁。无独有偶,和李煜一样,赵佶本为一风流帝子,除了治国无能,其他方面样样精通,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风流天子。除蹴鞠走马之外,在书法上独创一“瘦金体”,铁画银勾,功夫极深,他十八岁时写的瘦金体“千字文”,至今无人能临其六分。(帝王身份,天下一人,君临九州,气概绝伦,此其原因也!)他画的《芙蓉锦鸡图》,倡导并开创了花鸟画写生的先河,他画的《听琴图》,留下了他和权臣蔡京和童贯的历史形象和题诗墨迹,生动传神,永载中国美术史册!赵佶极重视美术人才的发现和选拔培养,在东京汴梁成立“宣和画院”,每年亲自出题考试延揽艺术人才,留下了诸如“踏花归来马蹄香”等美术史上的佳话,为张择端,王希孟等一大批优秀画家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也促成了《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等历史名画的诞生,造成了中国美术史上的空前繁荣!“风流学士从来多,丹青天子至今无!”,这样的风流皇帝,史上仅此一人!赵佶除了当皇帝不行,其它样样精通。假如历史会重演,让他专门研习书画,历史上会多一个杰出艺术家,少一个昏庸皇帝,宋朝的历史也许会改写,金兵也许不会破城入主中原,中国的历史也许会改写!但历史不可假设,时光也不可倒流!“可惜端王无可选,只因生在帝王家!”。《易经》曰:“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此乃不顛之理也!
陈胜 2022年元月10日于香四斋
(图:陈胜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