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评论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一二二):清 · 吴琠诗《黄鹤楼》

发布时间: 来源: 阅读:
分享到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122): · 吴琠诗《黄鹤楼》

黄鹤楼

[清]吴琠

重来汉口见层楼,隔岸晴川是旧游。

万里烟波来去稳,客心长似大江流。

 

网友雁南飞问:请教先生,这首绝句后两句如何理解?

钟振振答:吴琠,字伯美,山西沁州(今山西沁县)人。清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历事顺治、康熙二朝,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兼刑部尚书。卒谥文端。《清史稿》卷二六七有传。

《清史稿》本传载:(康熙)二十八年,迁兵部侍郎,寻授湖广巡抚。湖北自裁兵乱后,奸猾率指仇人为乱党,株连不已,琠悉置不问,而惩其妄讦者,人心大定。陕西饥,流民入湖广就食,令有司分赈,全活甚众。三十一年,诏以荆州兵船运漕米十万石至襄阳备赈,琠议:‘兵船泊大江下至汉口受米,复西上抵襄阳,计程二千馀里。令原运漕船若乘夏水顺道赴襄阳,仅七百馀里,即以便宜行事。’疏入,上嘉之。未几,丁母忧,服未阕,即授湖广总督,仍听终制乃赴任。故事,土司见州县吏不敢抗礼,其后大吏稍稍假借之。琠至,绝馈遗,饬谒见长吏悉循旧制,或犯约束,檄谕之,无敢肆者。”此诗前二句曰“重来汉口见层楼,隔岸晴川是旧游”,当是他第二次入湖北任湖广总督时所作。

“万里烟波来去稳”,乃言长江烟波万里,而我来去安然无恙。

“客心长似大江流”,则用南朝齐·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诗“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其中暗藏着一个“悲”字。

二句合观,即身虽平安而心不平静。所“悲”何事?诗人并未具体明说。但据其近若干年的行实来揣摩,不外乎以下两点:

其一,母亲去世,诗人守孝期刚满,就离乡赴任,丧母之痛,尚有待于时间来抚平。

其二,自古以来,官场的常态是重内轻外。与出任地方官相比,士大夫们一般更愿意留在京城,在中央朝廷里供职。诗人曾长期在朝中做官,自吏部主事累迁至兵部侍郎,已官至“副部长”级别。外放湖广任巡抚,升总督,贵为方面大员,虽也是重用,但总比不上在京城、朝廷更接近皇上,更接近权力中心。

 

 

·杨继端诗《过故里》

 

过故里

[清]杨继端

故里今重过,停车为少迟。

试寻吟絮地,刚及小春时。

九曲坡仍旧,三生路又奇。

南江欣不远,尚廑倚门思。

 

诗友月映霜华问:老师好!一位诗友有个问题想向您请教,似乎不太好意思,所以请我代转:此诗中的“尚廑”是什么意思?

钟振振答:“廑”,即古“勤”字。“勤”者,劳也。“尚勤倚门思”,即“尚劳倚门望”——还要烦劳父母大人倚门盼望的意思。

《战国策》卷一三《齐策》六载:“王孙贾年十五,事闵王。王出走,失王之处。其母曰:‘女(即“汝”,下同)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女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女今事王,王出走,女不知其处,女尚何归?’”“倚门而望”,即父母倚靠着家门等候、张望,迫切期盼出门的子女早些归来。杨氏此诗,即用此典。

按,此典唐人诗作“倚门望”。如王维《送友人南归》诗曰:“悬知倚门望,遥识老莱衣。”刘长卿《客舍赠别韦九建赴任河南韦十七造赴任郑县就便觐省》诗曰:“且副倚门望,莫辞趋府劳。”李白《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诗曰:“高堂倚门望伯鱼,鲁中正是趋庭处。”高适《宋中别李八》诗曰:“将趋倚门望,还念同人别。”聂夷中《游子行》诗曰:“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亲倚门望,不见萱草花。”皆是其例。

自宋人起,亦有作“倚门思”者。如宋·赵蕃《赠别邹君昆仲》诗曰:“难追燎须意,姑慰倚门思。”元·傅若金《乂上人求母沔阳》诗曰:“开士辞家早,慈亲割爱深。倚门思一见,飞锡誓相寻。”刘敏中《陆绍开赴京师》诗曰:“凭将好消息,遥慰倚门思。”周权《古乐府》二首其二曰:“妾心有姑嫜,君忘倚门思。”明·李言恭《游子吟》诗曰:“寄言远游子,应念倚门思。”林鸿《送友之京》诗曰:“遥想朝回春更早,好音还慰倚门思。”畲翔《送陈尧勋之浙为其先宪副公乞铭姚太史》诗曰:“行矣重自爱,莫忘倚门思。”唐之淳《十二月二十四日夜忆母亲作》诗三首其三曰:“堂上慈亲鹤发垂,几回空负倚门思。”王维桢《别舍弟》诗二首其一曰:“归言好消息,聊慰倚门思。”清·龙启瑞《朱少香铨部同年归省晤于长沙赋此赠别》诗二首其一曰:“欲留还不敢,应恐倚门思。”杨氏此诗,亦同此例。

在线人数:1245今日访客数: 65517今日页面浏览量: 134304总页面浏览量: 78634822

办公室:(010)66110906会员部:(010)66110720  (010)66110906理论评论部:(010)64029139诗教部:(010)66519540培训部:(010)66156739网络信息部:(010)66079545账务室:(010)66081124

学会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八条52号三楼中华诗词学会 邮编:100007 京ICP备1904443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37号

《中华诗词》杂志社:办公室、发行部:64068289编辑部:64068468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八条52号二楼《中华诗词》杂志社;邮编:100007投稿电子邮箱:zhscbjb@163.com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